[发明专利]一种煤层群高位顶板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3165.3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襄禹;张飞腾;柏建彪;张永强;李冠军;吴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7/04;E21B25/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翩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 高位 顶板 水力 井下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群高位顶板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属于煤炭开采领域;其步骤包括:确认上位煤层的高位顶板;计算高位顶板悬顶大小及上位煤柱的承载区和破裂区;判定压裂点坐标并施工L型压裂钻孔;完成高位顶板的水力压裂施工;其中,钻孔施工和水力压裂参数随着矿井地质条件变化而有所差异;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减小高位顶板悬顶长度、破断块度,缓解工作面强动载矿压显现和降低切顶压架事故风险,是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群高位顶板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群开采中,上位煤层往往会留下保护采区和大巷的残留煤柱,起到传递高位顶板载荷的作用,底板区域内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下位工作面开采至煤柱下方时,会造成一系列问题:(1)工作面处于应力升高区,支架压力高,支护效果差;(2)残留煤柱上方顶板可能出现二次破断,形成的垂直剪切力引起下位工作面切顶压架事故;(3)煤柱长期受高静载作用,容易出现大面积垮塌,引发煤层群层间顶板的整体结构失稳和下位工作面的强矿压显现。
为预防工作面出现的强矿压和压架风险,传统手段一般采用炸药爆破,破坏残留煤柱的完整性,使得下位工作面未开采时上方煤柱和顶板已经失稳,从而提高开采的安全性。但爆破技术安全性差、污染程度高,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冲击矿压事故,甚至会沟通上位采空区瓦斯和易燃气体造成火灾和有害气体泄漏等,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拟引进水力压裂进行高位顶板预裂,对煤层群下行开采的载荷源头进行治理,该方法成本小于炸药爆破的30%,具有压裂取水便捷、无额外污染源、设备可重复使用且损耗率低、压裂步骤简单等多项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层群高位顶板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其缓解了经由上位煤柱传导形成的工作面和回采巷道的强矿压显现,对高位顶板水力压裂切顶后,保护了主要关键层的结构稳定性,工作面在推进过程来压强度明显减小,无强烈的动载作用,压架灾害风险降低,地表下沉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群高位顶板水力压裂井下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 调研开采煤层上方的上位煤柱和高位顶板对应的层位、厚度、强度参数;
b. 通过“固支梁”、“关键层”力学模型计算高位顶板开采后形成的垮落顶板、长悬顶板的块体长度,确定上位煤柱中因上覆载荷产生的破裂区、承载区宽度;
c. 设计压裂钻孔和n个压裂点,其中上位煤柱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为压裂点的X轴坐标、长度方向上沿破裂区与承载区的过渡带为压裂点的Y轴坐标群,设第k个压裂点对应的Y轴坐标为yk,长悬顶板垂直方向的中部位置为压裂点的Z轴坐标,设各个压裂点对应的坐标为(x, yk, z);
d. 从工作面一侧的回采巷道对应x坐标点,沿Z方向施工L型压裂钻孔的竖直段至z坐标点,然后沿Y方向施工压裂钻孔的水平段,水平段的压裂钻孔长度小于工作面的倾向长度;
e. 在工作面一侧的回采巷道前后距离s处重复步骤d,形成两组新的压裂钻孔,参照步骤c,对应的两组新的压裂点的坐标分别为(x+s, yk, z)和(x-s, yk, z);
f. 在三组压裂钻孔内,根据压裂点的坐标进行水力压裂施工,形成多组X轴方向的裂隙面和Y轴方向的裂隙面以及裂隙网络;原长悬顶板压裂后变为短悬顶板和压裂破断块体。
优选地,步骤a中分别通过钻孔取芯、孔内窥视和室内力学实验获取上位煤柱和高位顶板对应的层位、厚度以及强度参数。
优选地,步骤d中压裂钻孔选用其他回采巷道施工至各个压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3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