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摩擦电荷增强锰氧化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去除甲醛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0603.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1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韩昌报;赵文康;郑嘉煜;严辉;汪浩;张永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06 | 分类号: | B01J31/06;B01J37/10;B01J37/16;B01J37/34;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摩擦 电荷 增强 氧化物 高分子 复合材料 去除 甲醛 装置 方法 | ||
纳米摩擦电荷增强锰氧化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去除甲醛的装置和方法,属于甲醛去除技术领域。通过电纺丝+水热技术制备大面积锰氧化物/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MnOx/PIPA纳米复合结构纤维网),并通过增加催化剂表面电荷方面来协同锰氧化物催化氧化,提高氧气向活性氧的转化产率,促进中间产物分解,从而提升甲醛催化分解速率和催化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醛去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摩擦电荷增强 由电纺丝+水热技术制备的锰氧化物/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去除甲醛 效率和寿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 人们的关注。其中气态污染物一般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甲醛 (HCHO)、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的释放,它能够刺激人体神经中枢,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甚至癌变。 甲醛是室内污染物中最重要的有害物质,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 织(WHO)已将其认定为一类致癌物质。因此,我国《室内空气质量 标准》明确规定室内甲醛浓度不超过0.1mg/m3(GB/T18883-2002) 为安全居住环境。然而,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新装修房屋普遍存在 甲醛超标的现象,其超标的甲醛浓度普遍在0.1ppm10 ppm,属于 典型的低浓度甲醛污染问题。《2019中国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白皮书》 同样指出,装修完成后3年内的房屋中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率达74%, 而办公室中更是高达90%。因此,如何高效、长效的将室内低浓度甲 醛降低至国家标准(0.08ppm)以下,对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可以通过物理吸附、TiO2光催化、锰氧化物化学催化等方法 来去除甲醛。其中物理吸附主要以多孔活性炭为主,甲醛不会被分解, 只是简单的被吸附在多孔部位,会出现吸附饱和现象,一段时间后还 会产生脱附现象,造成二次污染,使用寿命有限。TiO2光催化降解HCHO 只能在有强烈的光照情况下才能实现,不利于室内去除甲醛。而以锰 氧化物(MnOx)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成本低廉、无毒无害、 室温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在甲醛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研究者都是通过改善MnOx催化剂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提升催化反应速率,但是随着催化反应进行,中间产物(如 甲酸、甲酸盐等)在催化剂表面的积累导致催化速率和催化稳定性降 低,因而催化剂很难满足实际应用中长期使用需求。并且大面积负载 型催化剂的高校合成也是一项难题。所以,如何高效制备大面积负载 型催化剂并提高MnOx在室温下催化速率和催化稳定性是实现室内低 浓度甲醛(≤10ppm)高效和长效降解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电纺丝+水热技术制备大面积锰氧化物/高分子纳米复 合材料(MnOx/PIPA纳米复合结构纤维网),并通过增加催化剂表面 电荷方面来协同锰氧化物催化氧化,提高氧气向活性氧的转化产率, 促进中间产物分解,从而提升甲醛催化分解速率和催化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水热原位生长,创新性的构筑出室温条件 下对室内低浓度甲醛具有高催化效率和寿命的新型MnOx/高分子纳米 复合结构纤维材料催化剂,且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创新的将摩擦纳米发电技术引入到MnOx甲醛催化分解过程,通过 增加催化剂表面摩擦电荷和电场的分布,实现O2向活性氧O*的高效 转化,提升甲醛催化效率和寿命。
设计出用于室内甲醛催化的高效级空气净化器结构,为MnOx催化 剂的在实际生活中室内净化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