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钠钾ATP酶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0179.X | 申请日: | 202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殷放宙;殷武;戴辉;李伟东;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胡玲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atp 检测 方法 | ||
目前用于评估钠钾ATP酶活性较为常用的方法为放射性示踪法或比色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前者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实验环境要求高;后者则在检测准确度、灵敏度与重复性上相对较弱。本发明引入一种新方法进行细胞钠钾ATP酶活性的检测,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精确定量转运进细胞的铷离子,由此测得细胞内铷离子的转运率,进而评估钠钾ATP酶的活性。此方法具有无放射性、可靠、准确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ATP酶活性领域,具体涉及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方法检测细胞钠钾ATP酶对铷离子(Rb+)跨膜转运量的方法来评估钠钾ATP酶的活性。
背景技术
钠钾ATP酶(Na,K-ATPase),又名Na+-K+泵,于1957年由J.C.Skou所发现,由α、β两亚基组成。α亚基为分子量约为120kD的跨膜蛋白,既有Na+、K+结合位点,又具ATP酶活性。β亚基为小亚基,是分子量约为50kD的糖蛋白。钠钾ATP酶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一种金属离子转运蛋白,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出3个钠离子和泵入2个钾离子,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由此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稳定、离子、渗透压与pH平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细胞功能。经科学研究发现钠钾ATP酶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脑水肿、白内障、囊纤维化、癫痫、偏头痛、高血压等。
目前,用于评估钠钾ATP酶活性较为精确的方法主要是检测该转运蛋白对放射性86Rb的转运效率,通常由放射性示踪法来确定,采用伽马计数仪检测86Rb,但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实验操作环境要求高,限制钠钾ATP酶的快速检测。也有采用比色法对钠钾ATP酶活性进行检测,其原理在于在含Na+,K+、Mg2+的缓冲液中,加入ATP和酶,在37℃温育10min后,ATP被酶分解成ADP和无机磷(Pi),在酸性环境中,定磷试剂中的钼酸铵以钼酸形式与样品中的磷酸反应生成磷钼酸,当有还原剂存在时磷钼酸立即转变蓝色的还原产物钼蓝,钼蓝在650-660nm波长处有最大的吸收。以每毫克蛋白每小时新产生的Pi量为酶的活性单位,所得结果为总ATP酶活性。缓冲液中加Na+,K+-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哇巴因,所得结果为Mg2+-ATP活性,两者之差即为Na+,K+-ATP酶活性。比色法的对实验环境要求不高,但灵敏度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方法,用于测定真核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的方法。
技术方案: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情况,本发明选用86Rb的无放射性替代物氯化铷(RbC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spectrometry,ICP-MS)测定Rb+跨膜转运量来评价钠钾ATP酶的活性。Rb+与K+为同系物,以同样方式经Na+,K+-ATP酶摄入细胞内,且Rb+是自然状态下细胞内不存在的离子,环境干扰小,易于检测。因此,通过仪器检测转运进细胞的Rb+,可以估钠钾ATP酶的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