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二次热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5769.3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9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金华;王朝进;侯绍刚;毕燕;罗平晏琪;李殿宾;李师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5/04;F26B2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怀秋 |
地址: | 25022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锥真 空转 干燥机 二次 热媒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二次热媒系统,包括天然气热煤炉、进油管、回油管、补油管、热油进管和热油出管,所述热油进管与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热油出管与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出油口连接,热油进管上设有循环油泵、导热油冷却器和1号走油管,导热油冷却器的两端分别设有5号截止阀和7号截止阀,热油出管上设有排气管,所述天然气热煤炉上连有进油管、补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与热油进管连通,所述补油管和回油管与热油出管连通,所述进油管上设有1号注油泵和1号截止阀,所述补油管上设有2号注油泵和气动薄膜阀,所述热油进管上设有进油温度检测仪,所述进油温度检测仪与气动薄膜阀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转鼓干燥机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二次热媒系统。
背景技术
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是集混合、真空干燥于一体的干燥设备,市场用途:PET色母粒脱水结晶干燥。适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粉状、粒状及纤维的浓缩、混合、干燥及需低温干燥的物料(如生化制品等).更适用于易氧化、易挥发、热敏性、强烈刺激、有毒性物料和不允许破坏结晶体的物料的干燥。
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系统的夹套内可通入介质对内胆进行加热,热量通过内胆传递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溶剂汽化,低速电机带动罐体回转,物料不断上下,内外翻动,更换受热面。同时,溶剂蒸汽通过抽气管不断被抽走,加快了物料干燥速度,最终达到均匀干燥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加热方式为独立式电阻式加热,加热介质为导热油,导热油从高位槽进入电阻式加热器,加热后由导热油泵送至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夹套内,对内胆进行加热,热量通过内胆传递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溶剂汽化,整个加热过程采用自封闭式回型加热形式,该方式加热温度速度慢、温度波动范围大,降低了产品加工质量,而且一般工厂内都是多台同时运行,能源耗费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二次热媒系统,采用天然气热媒炉加热导热油集体供热,升温速度快,能在3-5分钟内将常温下的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温度升至100℃,采用天然气热媒炉集中加热为多台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进行供热,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进油管和补油管实现了二次供热,补油管能够弥补进油管一次供油时的温度消损,实现了导热油的快速升温,通过气动薄膜阀控制补油管内导热油的流量,实现了系统内导热油的温度恒定,提高了加工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二次热媒系统,包括天然气热煤炉、进油管、回油管、补油管、热油进管和热油出管,所述热油进管与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热油出管与双锥真空转鼓干燥机的出油口连接,热油出管与热油进管连接围成循环回路,热油进管上设有循环油泵、导热油冷却器和1号走油管,所述1号走油管和导热油冷却器并联,1号走油管上设有6号截止阀,导热油冷却器的两端分别设有5号截止阀和7号截止阀,热油出管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8号截止阀,所述天然气热煤炉上连有进油管、补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与热油进管连通,所述补油管和回油管与热油出管连通,所述回油管与热油出管的连通点位置高于补油管与热油出管的连通点位置,所述回油管上设有9号截止阀,所述进油管上设有1号注油泵和1号截止阀,所述补油管上设有2号注油泵和气动薄膜阀,所述热油进管上设有进油温度检测仪,进油温度检测仪设于导热油冷却器与双锥真空转鼓干燥剂之间,所述进油温度检测仪与气动薄膜阀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油进管上设有Y型过滤器,所述Y型过滤器设于进油管和循环油泵之间。
优选的,所述Y型过滤器与循环油泵之间设有1号放油管,所述1号放油管上设有3号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热油进管上设有2号截止阀和4号截止阀,所述2号截止阀设于进油管和补油管之间,所述4号截止阀设于循环油泵和导热油冷却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57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翼子板粘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回收的管腔内植入装置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