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灭虫器和灭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5658.2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郑义;彭继迎;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22 | 分类号: | A01M1/22;A01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凤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灭虫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灭虫器和灭虫方法。所述激光灭虫器,包括引诱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射引诱害虫的引诱激光束,使得害虫主动聚集在引诱激光束周围所形成的灭杀区域;灭杀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对所述灭杀区域发射灭杀激光束,灭杀害虫。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寻找害虫和激光瞄准害虫的技术难题,实现全自动激光灭虫;并且具有灭虫范围大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灭虫效果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杀害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激光灭虫器和灭虫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为农业大国,虫害给农业、林业和环保等造成了严重危害,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害虫种类可分蓑蛾类、刺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尺蠖类、蝶类、叶蜂类、甲虫类、菜蛾类、蝗虫、地下害虫、天蛾类、枯叶蛾类和卷叶类等14类。目前常用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灭除、诱杀成虫、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其中有的方法费时费力、防治效果差,有的方法会造成农作物、果林等被保护目标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等。
实际上蓑蛾类、刺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尺蠖类、蝶类、甲虫类、菜蛾类、地下害虫、天蛾类、枯叶蛾类和卷叶类等11类害虫都是夜间活动,并具有很强的趋光性,特别适合使用激光进行灭杀。国内也有一些使用激光灭虫的专利,如激光灭虫枪、激光灭虫车、激光灭机、激光灭虫装置等。但是这些激光灭虫专利技术存在下列问题:
(1)靠人工发现和瞄准害虫,适应白天工作,而害虫的活动时间多在夜间;(2)由于受农作物、果林等被保护目标的遮挡等因素限制,对害虫的探测、瞄准和灭杀,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灭杀效果差;(3)激光灭虫装置中的激光作用范围小,没有发挥激光远距离传输的优点。因此,这些激光灭虫专利技术比较严重地影响灭杀效果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灭虫器和激光灭虫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灭虫效果和效率。
一种激光灭虫器包括:
引诱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射引诱害虫的引诱激光束,使得害虫主动聚集在引诱激光束周围所形成的灭杀区域;
灭杀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对所述灭杀区域发射灭杀激光束,灭杀害虫。
所述引诱激光发射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5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激光器1、第一扩束准直光学装置3、第一温控与散热装置13、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6内的激光颜色调控装置9;
所述激光颜色调控装置9与所述第一激光器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激光器1,使得所述第一激光器1发射害虫趋光性敏感颜色的引诱激光;
所述第一扩束准直光学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光器1的发射窗口后面,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光器1发射出的激光光束进行扩束和准直,从而形成大光斑直径的有效引诱激光束;所述引诱激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5上的第一光学窗口8发射出去;
所述第一温控与散热装置13紧贴在所述第一激光器1的外壳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激光器1的工作温度和散热。
所述灭杀激光发射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5内的第二激光器2、第二温控与散热装置14、第二准直光学装置4、第一反射镜5、第二反射镜6,以及第一转动装置7;
所述第二激光器2用于发射灭杀害虫的红外激光或可见光激光或紫外激光;
所述第二准直光学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光器2的发射窗口后面,用于对所述第二激光器2发射出的激光光束进行准直,形成灭杀激光束;
所述第一反射镜5和所述第二反射镜6依次放置在第二准直光学装置4后面,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7上,用于所述灭杀激光束的反射传输,使反射后的灭杀激光束通过第一壳体15上的第一光学窗口8发射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5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