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3928.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殷思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思芳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71001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坡 坍塌 泥土 组件 | ||
1.一种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包括主体(1)、护栏(2)和阻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靠近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栏(2),所述主体(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阻隔板(3);
所述主体(1)包括有固定杆(101),所述固定杆(101)固定连接于主体(1)中部;
所述固定杆(101)包括有升降轴(1011)、固定轴(1012)、扩展槽(1013)和扩展块(1014),所述升降轴(1011)嵌入设置于固定杆(101)内部中部,所述固定轴(1012)嵌入设置于升降轴(1011)底端,所述扩展槽(1013)开口设置于固定轴(1012)中部,所述扩展块(1014)嵌入设置于扩展槽(1013)中部周围;
所述护栏(2)包括有牵引索(201)、复位轴(202)和复位槽(203),所述牵引索(201)嵌入设置于护栏(2)内部中部,所述复位轴(202)嵌入设置于护栏(2)内部中部两侧,所述复位槽(203)开口设置于复位轴(202)底端;
所述阻隔板(3)包括有冲击板(301)、安装槽(302)和位移槽(303),所述冲击板(301)嵌入设置于阻隔板(3)中部,所述安装槽(302)开口设置于阻隔板(3)一侧,所述位移槽(303)开口设置于阻隔板(3)一侧中部;
所述冲击板(301)包括有限定槽(3011)、升降块(3012)、偏斜板(3013)和冲击块(3014),所述限定槽(3011)开口设置于冲击板(301)一侧表面靠近顶端处,所述升降块(3012)固定连接于冲击板(301)一侧顶端,所述偏斜板(3013)嵌入设置于冲击板(301)底端,所述冲击块(3014)固定连接于偏斜板(3013)底端;
所述安装槽(302)包括有抵槽(3021),所述抵槽(3021)开口设置于安装槽(302)中部一侧靠近顶端表面;
所述位移槽(303)包括有偏斜槽(3031)、抵块(3032)和挤压槽(3033),所述偏斜槽(3031)开口设置于位移槽(303)中部一侧,所述抵块(3032)固定连接于位移槽(303)中部靠近底端一侧,所述挤压槽(3033)固定连接于位移槽(303)中部一侧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轴(1011)为嵌合设置于固定杆(101)内部中部圆柱形开槽中的圆轴,且固定杆(101)的中一侧部分开口设置有长方形状的开槽,同时升降轴(1011)的一侧部分暴露在固定杆(101)一侧的开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槽(1013)为固定轴(1012)中部通过扩展块(1014)进行连接的中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块(1014)为两个长方形状的方块通过转轴相互连接一起设置的连接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201)为护栏(2)内部中部长方形状中空部分两端连接在复位轴(202)表面的钢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槽(203)为连接复位轴(202)的开槽底端呈圆柱形状的开槽,且复位槽(203)开槽的内壁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与复位轴(202)表面相互嵌合的槽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槽(3011)为冲击板(301)一侧靠近顶端表面呈长方形状的开槽,且开槽的中部上下两侧设置有与抵块(3032)一侧圆弧凸起相互嵌合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3012)为冲击板(301)一侧顶端表面呈半圆形状圆轴的凸起,且凸起的表面设置有与升降轴(1011)表面相互嵌合的槽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坍塌泥土清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斜板(3013)为冲击板(301)底端通过圆轴连接的长方形状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思芳,未经殷思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39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