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蟹池的蟹苗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872.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林迪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A01G22/00;B63B35/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蟹池 蟹苗 收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蟹池的蟹苗收集系统,包括两块条形的浮标板,设于所述浮标板前部的三角形导向板,设于两块浮标板前部之间的前连接板,设于两块浮标板后部之间的后连接板,设于所述浮标板上表面上的横向滑槽,与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端的横杆,设于所述横杆上的竖向气缸,设于所述竖向气缸的伸缩杆上的夹板结构;两块浮标板的夹板结构用于将一株伊乐藻夹起。本发明具有蟹苗收集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不会影响伊乐藻的正常生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螃蟹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蟹苗收集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的养蟹池的蟹苗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养殖螃蟹的池塘中通常都种植有伊乐藻,伊乐藻顶部通常距离水面15厘米以上,螃蟹都栖息在伊乐藻下部,对于大的螃蟹,秋季的时候,螃蟹会自动的爬到池塘的坡上,只要在池塘边捕获螃蟹就可以了;
但是,蟹苗不会自动上岸,蟹苗也都藏在伊乐藻下部,收集蟹苗时,需要人下水抖动每株伊乐藻,才能将蟹苗赶出来,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收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蟹苗收集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蟹苗收集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的养蟹池的蟹苗收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蟹池的蟹苗收集系统,包括两块条形的浮标板,设于所述浮标板前部的三角形导向板,设于两块浮标板前部之间的前连接板,设于两块浮标板后部之间的后连接板,设于所述浮标板上表面上的横向滑槽,与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的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端的横杆,设于所述横杆上的竖向气缸,设于所述竖向气缸的伸缩杆上的夹板结构;两块浮标板的夹板结构用于将一株伊乐藻夹起;前连接板呈向下开口的U形,前连接板后侧面上设有纵向气缸,纵向气缸的伸缩杆与转动电机连接,转动电机的转轴与环形框架连接,环形框架上设有过滤网;一个浮标板上设有用于向过滤网喷水的喷水机构,另一个浮标板上设有蟹苗容纳箱;每块浮标板上均设有用于带动支撑柱横向移动的横向气缸,纵向气缸、转动电机、两个竖向气缸、两个横向气缸和喷水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伊乐藻通常按照株距3米,行距3米的间隔种植,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安装在两块条形的浮标板上的驱动装置,控制两块浮标板行驶到一行伊乐藻上方,使两块浮标板之间的间隙对准水面下方的一株伊乐藻,通过控制器控制左部的浮标板上的横向气缸带动支撑柱向右移动,控制右部的浮标板上的横向气缸带动支撑柱向左移动,然后控制两个竖向气缸分别带动两个夹板结构伸入水面下方,两块浮标板的夹板结构分别与一株伊乐藻左侧及右侧接触;
继续控制左部的浮标板上的横向气缸带动支撑柱向右移动,控制右部的浮标板上的横向气缸带动支撑柱向左移动,使两块浮标板的夹板结构将一株伊乐藻夹住;
控制两个竖向气缸带动两个夹板结构上升,使伊乐藻根部离开水面;
控制纵向气缸带动环形框架及过滤网向后移动,使环形框架及过滤网移动至伊乐藻根部下方,两个竖向气缸带动两个夹板结构升降抖动,蟹苗落入蟹苗清洗机构中;
控制纵向气缸带动环形框架及过滤网向前移动,使环形框架及过滤网离开伊乐藻根部下方;
控制器控制喷水机构对环形框架及过滤网中的蟹苗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控制喷水机构停止喷水,控制纵向气缸带动环形框架及过滤网向前移动,转动电机带动纵向气缸带动环形框架及过滤网旋转,使蟹苗进入蟹苗容纳箱中;
控制两个竖向气缸带动两个夹板结构下降并松开伊乐藻,使伊乐藻重新进入水中,伊乐藻根部残留的泥土带动伊乐藻根部下降至与水底的土层接触。
作为优选,两块浮标板左右排列,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设于左部的浮标板上的立柱,设于立柱上的横臂,设于横臂上的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喷头;喷头位于过滤网上方,喷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林迪德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林迪德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