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136.5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若贤;刘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若贤;刘宪华 |
主分类号: | A01K11/00 | 分类号: | A01K11/00;A01K35/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52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管理 封闭 环状 rfid 电子标签 | ||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包括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和卡合头,所述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正面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卡合片,两块所述卡合片相对面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弧状的第一卡槽;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卡合头、卡合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定位滑槽等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得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在使用时,有效的将带有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脚环同时安装上低频RFID电子标签或高频RFID电子标签,从而使得该脚环既能够适配带有超高频信号的接收设备,也能够适配带有低频信号或高频信号的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往往要对禽畜进行有序管理,现在主要通过二维码、封闭环状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等方式对禽畜进行管理。
由于现有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大多是直接封闭在环状的开口脚环中,导致带有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脚环只能适配于具备超高频信号的接收设备,而并不能适配一些带有低频的信号的接收设备,且仅带有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脚环容易受到金属、液体等因数的干扰,从而使这类脚环受到污染后难以再对禽畜进行追踪和管理,导致该类脚环的适用性大大的降低,难以提高农户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该设计方案具备能够将低频RFID电子标签与带有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脚环进行组合使用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的装置使用时局限性较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包括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和卡合头,所述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正面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卡合片,两块所述卡合片相对面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弧状的第一卡槽,两块所述卡合片的相对面且靠近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卡合头的正面一体成型有低频标签放置盒,所述卡合头左右两侧的中部均一体成型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头左右两侧的背部均一体成型有契合片,所述卡合头背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滑槽相适配的定位滑块。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卡合凸起与第一卡槽相适配,所述契合片与第二卡槽相适配,所述卡合头通过卡合凸起和契合片从上往下卡合连接在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的两片卡合片之间;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方便卡合头在两片卡合片之间进行滑动,同时保证卡合头在两片卡合片之间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其中,所述低频标签放置盒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低频标签放置盒的内部设有低频RFID电子标签;开口可通过封胶的方式对整个低频标签放置盒进行密封,保证低频标签放置盒内部的低频RFID电子标签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其中,两片所述卡合片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承接片,所述承接片的顶部与卡合头的底部贴合;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提升两片卡合片在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上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卡合头的外表面沿环形胶合固定连接有阻尼橡胶;该设计的出现,能够增大卡合头在两片卡合片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阻尼橡胶能够提供一定的挤压力,避免卡合头在两片卡合片之间发生位移。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禽畜管理用封闭环状RFID电子标签,其中,所述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的正面且位于定位滑槽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卡扣,所述卡合头的背面且与两个第一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相互卡合,该设计的出现,能够使卡合头在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上更加的稳固,使得卡合头一旦卡合在超高频RFID脚环本体上后,起到不可拆卸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若贤;刘宪华,未经陈若贤;刘宪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