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8769.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荞瑀 |
主分类号: | B08B1/02 | 分类号: | B08B1/02;B08B3/02;B08B5/02;B08B13/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设备 模具 清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包括:外壳、控制器、废物收集斗、进料口、红外光栅扫描仪、清洗机构和刷洗机构;控制器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侧左下角;废物收集斗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进料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前侧中心位置;红外光栅扫描仪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侧且位于废物收集斗的外侧;清洗机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所述清洗机构的前侧贯穿进料口的内腔;刷洗机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顶端且位于气泵上方后侧。该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可对模具模腔内部积屑进行清理,防止生产产品出现压伤,并且可对模具外壁附着的机油进行清理,避免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现有技术领域内,冲压铝材的模具长时间使用,导致内部积屑严重,模具刀口拉毛,促使产品压伤,并且机油容易附着在模具表面,进而影响产品加工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冲压铝材的模具长时间使用,导致内部积屑严重,模具刀口拉毛,促使产品压伤,并且机油容易附着在模具表面,进而影响产品加工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设备模具清洗装置,包括:
外壳;
控制器,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侧左下角;
废物收集斗,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所述废物收集斗的内腔顶端和外壳的内腔相贯通;
进料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前侧中心位置,所述进料口的内腔前后两侧分别与外壳的外壁和内腔相贯通;
红外光栅扫描仪,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侧且位于废物收集斗的外侧,所述红外光栅扫描仪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清洗机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所述清洗机构的前侧贯穿进料口的内腔;
刷洗机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顶端且位于气泵上方后侧。
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机构固定架、电动输送带、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清洗机构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前侧且位于废物收集斗的后侧;电动输送带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电动输送带的前侧延伸出进料口的内腔,所述电动输送带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环形管设置在所述清洗机构固定架的内腔前侧,所述第一环形管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雾化喷头;第二环形管设置在所述清洗机构固定架的内腔后侧,所述第一环形管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雾化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荞瑀,未经路荞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8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