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5334.0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燕志刚;李江涛;谭健;王琦;郑国庆;聂小峰;马超;叶云刚;李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加固 改造 钢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采用液压堆高车作为抬升设备,将钢板至于液压堆高车上,推至需要加固的区域,这种施工方法既简单,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对于大跨度的土建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可以采用多台液压堆高车同时作业,将大跨度钢板一次安装到位,不需要进行分割和焊接;待钢板就位后,在植入螺杆位置采用液压拉拔仪将钢板顶紧加固部位,可以合理控制粘钢胶的厚度,再进行定位螺帽固定,使钢板更好地与加固部位粘贴;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的不同、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同及需要结构加固构件的形状不同,通过对液压堆高车进行改装,增设一些与粘钢板施工有关的支架、支撑台等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建建筑业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结构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既有一些建筑物或是已达到设计年限,或是受自然灾害、使用维护不当等多因素的影响,其功能和要求已不能满足先今人们的多元化生活,又加之我们上世纪90年代建筑业存在粗放发展趋势,部分建筑物在功能或承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针对既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基于我们现状基本国情出发,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是最好的应对方法,既有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处理具有投资小,工期短、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环境污染低、噪音污染小等优势,而且通过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的既有建筑物也满足结构的安全使用要求和人们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已成为主流趋势的施工方法。
在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方法中,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是一种最流行的加固改造方法,就目前的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有以下两种:(1)纯粹利用人工抬举和钢管、顶托等简易支撑进行粘钢板施工;(2)人工主导、机械设备辅助搭配进行粘钢板施工。
然而现有的两种施工方法均存在缺陷,第一种主要适合薄型钢板(8mm以下)、钢板长度小的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工程施工;而第二种只是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并未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的不同和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同对现有机械进行改装或是增加与粘钢板施工相关的支撑支架构件,而且对于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也比较低,绝大部位的施工主要是靠人工来完成;并且第二种也只适合于土建结构跨度小、钢板厚度小于14mm的粘钢板施工,粘钢板的长度也小;两种施工方法在对于那些大跨度、钢板厚度大于14mm的土建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时,钢板需要多次焊接接长,这样的施工方法既影响粘钢板的施工质量,也增加了成本和延长了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施工方法加工大跨度、钢板厚度大的土建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施工时,钢板需要多次焊接接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加固改造粘钢板的施工方法,用于梁体或楼板底部的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a)对加固部位的表面进行界面处理施工,并在其上钻孔及植入螺杆;
(b)对用于粘在加固部位的钢板进行界面处理施工,以及在其上钻出对应加固部位的螺杆的孔及化学锚栓孔;
(c)利用若干台液压堆高车将钢板顶起,使钢板上的孔套接在加固部位的螺杆上;若所述的液压堆高车的顶起高度不足,在液压堆高车上安装支撑台,将钢板放置于支撑台上,使钢板能够被顶起到需要加固的位置;
(d)在螺杆上所穿过钢板的部分依次设置定位螺帽、支架、液压拉拔仪的千斤顶、锚具;利用液压拉拔仪控制千斤顶调节钢板与加固部位之间的间隙;调节好后通过所述定位螺帽固定钢板;在加固部位上植入化学螺栓进行对钢板的加固;拆卸支架、液压拉拔仪的千斤顶和锚具;将螺杆上定位螺帽外的部分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地体抗雷击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下一篇:逆向催化氧化分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