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台救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203.9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胡博;温小令;唐天岳;贺亚玺;张原宁;王家祥;葛书铭;袁诗豪;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3/02 | 分类号: | A61G3/02;A61G1/02;A61G1/04;G06K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医疗救护设备领域,公开一种云台救护系统,包括救护车,还包括救护车医疗系统完善模块及云台减震救护车架;所述救护车医疗系统完善模块包括GPS模块、GSM通信模块及机器视觉模块;所述GPS模块、GSM通信模块及机器视觉模块均装配在救护车上;所述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和上担架床,所述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下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铰接下移动床、中部铰接折叠连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折叠连杆铰接下移动床。本发明解决了救护车救援时存在的救援时间分配问题及担架床抬运过程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救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台救护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医疗系统发达,救援设备越来越高端智能,救护系统趋近完善,但当前我国救护体系下仍存在以下问题:救护车救援时存在救援时间分配问题(家属准备不及时,医护人员分析病情时间不够);救援过程中存在二次伤害风险的风险,例如,在上下楼抬担架床搬运患者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受场地的影响,会造成担架床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在追求及时救援的同时,患者抬运情况尤为关键,考虑不当会对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公开号为CN 204562603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救护车医疗系统,采用EC5-1719CLDNA 作为控制器,能够为急诊的患者提供简单的诊断措施,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将结果发送给医院医生,医生通过诊断分析,为患者及时提供救助指导,节约时间,但该专利并未考虑到担架床抬运过程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救护车救援时存在的救援时间分配问题及担架床抬运过程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云台救护系统,便于做好急救准备和提前制定抢救方案;稳定性更好,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云台救护系统,包括救护车,还包括救护车医疗系统完善模块及云台减震救护车架;
所述救护车医疗系统完善模块包括GPS模块、GSM通信模块及机器视觉模块;所述GPS模块、GSM通信模块及机器视觉模块均装配在救护车上;
所述GPS模块用于及时反馈救护车的实时位置,便于做好急救准备;
所述GSM通信模块用于向患者家属发送短信,使患者家属填写患者过敏史、以往病史基本信息,并以发送网址的方式使家属登录后查看救护车实时位置;
所述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对患者进行人脸识别,使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得知患者以往救治信息,提前制定抢救方案;
所述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和上担架床,所述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下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铰接下移动床、中部铰接折叠连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折叠连杆铰接下移动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端设置有轨道,所述上担架床下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轨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和滑轨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滑轨的端部,用于检测滑轨和轨道之间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头端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下移动床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至下移动床,伸缩端铰接至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