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2914.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全志;位守强;袁伟华;那海锋;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1/485;D04H1/4382;D04H3/005;D04H3/105;D04H3/147;D01D5/088;D06M13/418;D06M15/03;D06M13/248;D01F8/16;D01F8/06;D06M101/20;D06M101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降解 织造 制造 工艺 | ||
1.一种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PP切片和PPC切片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切片;
步骤2:将混合切片结晶干燥,去除切片中的水分;
步骤3:将混合切片进行螺杆挤压形成熔融聚合物;
步骤4:将熔融聚合物进行杂质过滤;
步骤5:将过滤掉杂质的熔融聚合物进行纺丝处理,使得熔融聚合物形成成网的非织造布;
步骤6:对非织造布进行冷却处理;
步骤7:对非织造布进行加固处理;
步骤8:对非织造布进行热轧处理;
步骤9:将非织造布浸渍到二氧化钛、氧化锌组成的混合粘胶中,通过轧机将粘胶浸润到非织造布内部,所述二氧化钛与氧化锌的混合质量比例为5:2;
步骤10:将非织造布烘干收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将PP切片和PPC切片按2:3均匀混合,搅拌均匀PP切片和PPC切片;所述步骤1在PP切片和PPC切片混合物中继续加入阻燃剂和增稠剂,所述阻燃剂与所述PP切片和PPC切片混合物的混合质量比为1:8,所述阻燃剂包括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胺、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为聚氨酷类非碱性增稠剂,所述增稠剂与所述PP切片和PPC切片混合物的混合质量比为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进行结晶干燥的干燥温度为165℃~1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混合切片进行螺杆挤压形成熔融聚合物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将混合切片通过自重从料斗的出料口进入螺杆挤出机,对混合切片进行加热;
步骤3-2:混合切片间进行摩擦和被挤压、剪切,产生一定热能,混合切片在熔化区受热熔融成粘流态的熔融聚合物;
步骤3-3:将熔融聚合物压缩使其具有一定的熔体压力,向熔体管道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将过滤掉杂质的熔融聚合物进行纺丝处理,使得熔融聚合物形成成网的非织造布的方式为采用喷丝板进行牵伸成网;所述步骤5中进行纺丝处理的工艺温度范围为215℃~2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11:在非织造布表面涂覆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大蒜素和甲壳素,所述异噻唑啉酮、大蒜素和甲壳素的质量比例为2: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熔融聚合物的熔体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熔体压力的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25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对非织造布进行冷却处理的方式为风冷;所述冷却风风温范围为8℃~12℃,吹风湿度为60~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对非织造布进行加固处理的方式为针刺加固,所述针刺密度为50~60刺/cm2,针刺深度为5.5~7.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可降解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对非织造布进行热轧处理的方式为双辊热轧;上辊温度为170℃,高于聚丙烯熔点5℃;下辊温度为158℃,低于聚丙烯熔点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29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