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馄饨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6807.0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军 |
主分类号: | A21C3/10 | 分类号: | A21C3/10;A21C3/02;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馄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切馄饨皮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挤压面团形成面皮和能够自动切割面皮的切馄饨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切馄饨皮装置,包括有支架,支架的两侧均转动式设有传送轴,传送轴之间绕有传送带,支架的一侧安装有间歇电机。本发明设置的挤压装置,能够让面团通过滚动轮与第二滚轮的二次挤压形成面皮,纵切割轮会对面皮进行纵向切割,纵向切割完成的面皮会落入到传送带上,设置的切割装置,短连杆会通过长连杆推动横切割轮前后运动,来对面皮进行横向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切馄饨皮装置。
背景技术
馄饨是一个汉语词汇,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由于传统的馄饨皮做法操作者要先将适量高筋面粉放入碗中,再加入盐和蛋清,再往面粉中加入凉水让面粉成团,继续揉面至少十分钟,让面变得更有筋道,至表面光滑为止。然后盖上保鲜膜醒面十分钟,醒好后撒点面粉继续揉十分钟;最后将面搓成面团,再手拿擀面杖擀成面皮,如此,需手动操作较费时费力,并且操作繁琐。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挤压面团形成面皮和能够自动切割面皮的切馄饨皮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需人工手拿擀面杖擀面皮和需人工手动切割面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挤压面团形成面皮和能够自动切割面皮的切馄饨皮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切馄饨皮装置,包括有支架,支架的两侧均转动式设有传送轴,传送轴之间绕有传送带,支架的一侧安装有间歇电机,间歇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传送轴连接;固定板,其固定安装于支架上,固定板上设有挤压装置,挤压装置用于挤压面团形成面皮,固定板的一侧与挤压装置之间转动式设有纵切割轮,第四齿轮,其安装于远离固定板一侧的纵切割轮上,靠近固定板一侧的纵切割轮上连接有扇形锥齿轮,传动装置,其安装于远离扇形锥齿轮一侧的固定板上,传动装置起驱动作用。
优选地,挤压装置包括有滚轮支板,其连接于支架的一侧,滚轮支板与固定板内侧之间对称转动式设有转动轮,转动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滚轮电机,其安装于固定板的一侧,滚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侧的转动轮连接,滚轮支板与固定板内侧之间对称转动式设有挤压轴;第二滚轮,挤压轴上均连接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之间啮合,第二滚轮的另一侧均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之间啮合,同一侧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其中一侧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优选地,传动装置包括有支杆,其固接于固定板上,支杆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小锥齿轮,小锥齿轮与扇形锥齿轮啮合;传动轴,其转动式连接于支杆的一端,传动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带轮,转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绕有皮带,传动轴的端部连接有切割装置。
优选地,切割装置包括有短连杆,其安装于传动轴的端部,短连杆的端部转动式设有长连杆;导板,其安装于支架之间,传送带上放置有横切割轮,长连杆的端部与横切割轮的一侧转动式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零件罩,固定板与滚轮支板上均套有零件罩,支杆穿过零件罩一侧,传动轴穿过零件罩一侧。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的挤压装置,能够让面团通过滚动轮与第二滚轮的二次挤压形成面皮,纵切割轮会对面皮进行纵向切割,纵向切割完成的面皮会落入到传送带上。
2、本发明设置的传动装置,通过扇形锥齿轮和小锥齿轮的啮合,能够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传动轴会带动切割装置运作能够驱动切割装置运作,完成自动横向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军,未经刘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