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5630.2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0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钦;李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松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显示 传感器 短路 检测 方式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首先对触控面板进行CB校准,再通过TP扫描获得一组ADC码值,记为ADC1;再将待测通道以外的通道全部接地后,对待测通道进行扫描,获得ADC的输出码值ADC2;然后根据ADC2与ADC1之间的差异,判断待测通道是否存在短路情况。本发明不需要设计专门的短路测试电路,而是在现有的电路架构基础上通过正常的扫描检测就可以检测出短路电阻,从而在电路实现上较传统的方式更加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对于人机接口的要求不断上升,而触控产品正好于此时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使得人们可以脱离旧式的键盘进入了更方便、更人性化、更轻薄、更好用的触控界面。为了更进一步的降低掌上型产品的重量及高度,整合有触控功能与显示功能于一体的触控显示面板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与欢迎,并且当前的工艺条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AMOLED的方式进行驱动显示,而AMOLED的incell面板在工艺制造时避免不了会发生TPsensor短路的事情发生。
如图2所示,图中SX1~SX24即为TP的传感器,当通道中只要有相邻的两个通道短路就会造成该区域失效。例如假设SX1与SX2短路的情形发生时则不论手指置于SX1或SX2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也就会造成无法判断出手指具体所在的位置。为了避免不良品流入市面就需要在量产时将不良的面板筛选出来。图2中,Rshort表示短路电阻,Rsense表示触控面板传感器,Ct表示电容。
传统的实现方案是在电路中设计测试电路,当需要进行短路测试的时候,将系统导入短路测试模式,通过系统内部的上拉电阻与外部的短路电阻实现电阻分压,然后量测上拉电阻与外部短路电阻之间的分压值来判断是否外部存在短路电阻以及当存在短路电阻时,其对应的阻值是多大,其短路测试模式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待测通道SX1与邻近通道SX2之间存在短路电阻Rshort时,该电阻与内部的上拉电阻Rsense进行分压,如果SX1与SX2之间的短路电阻Rshort阻值远远大于Rsense时,此时ADC的输入则接近VREF电压,而当SX1与SX2之间的短路电阻Rshort阻值越小,输入到ADC的电压值就会越低,从而可以通过ADC的输出码值判断外部的短路情况。
传统的短路电阻检测方式需要设计有专门的短路测试电路,并且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与外部短路电阻进行分压的方式来判断外部短路电阻的阻值。由于内部的上拉电阻阻值会随着工艺制程存在较大的波动,因此这也会造成外部短路电阻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偏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首先对触控面板进行CB校准,再通过TP扫描获得一组ADC码值,记为ADC1;再将待测通道以外的通道全部接地后,对待测通道进行扫描,获得ADC的输出码值ADC2;然后根据ADC2与ADC1之间的差异,判断待测通道是否存在短路情况。
优选的,获得ADC1时,在全防水模式下做CB校准。
优选的,当存在短路情况,还根据ADC2与ADC1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计算短路电阻的阻值。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的触控传感器的短路检测方式,通过正常扫描获得的ADC值以及待测通道以外的通道全部接地时获得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检测待测通道的短路情况,实现了在不增加电路的复杂度的前提下进行触控面板的检测,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不需要设计专门的短路测试电路,而是在现有的电路架构基础上通过正常的扫描检测就可以检测出短路电阻,从而在电路实现上较传统的方式更加优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松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松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