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的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5325.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克勒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废弃物 泄露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医疗废弃物的初始重量进行称量,并且通过匹配校验来确定医疗废弃物的完整,从而降低了在转运时,医疗废弃物出现遗漏的情况,通过设置身份识别码,能够对医疗废弃物的身份进行识别,避免了不法分子用其他同等重量的物品对废弃物进行调包的风险,使医疗废物整个处理过程更加安全,另外在医疗废弃物存放时,通过暂存箱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密封存放,进一步增加了对医疗废弃物的防泄漏效果,并且通过视频监控,方便观察医疗废弃物的情况,增加了安全性,而且在进行出库前需要经过预警管理模块的处理,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在发生相应的预警信息,有效的增加了防泄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废弃物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 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 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 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然而现有的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存在 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7506810A所公开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及系统,其 虽然实现了医疗废物信息的自动获取,而无需手工记录,提高了医疗废物回 收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废物回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了医疗废物有明 确交接可追溯信息,但是并未解决现有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时还存在的问题: 医疗废弃物在转移时,容易出现泄漏的风险,防泄漏的效果较差,同时医疗 废弃物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其他同等重量的物品对废弃物进 行调包,存在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的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的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医疗废弃物泄露的 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地对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进行记录,对医疗废物处 理的医护人员的身份进行登记,同时记录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时间;
S2.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地将医疗废弃物放入专用包装袋得到医疗废弃物 袋,并对所述专用包装袋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
S3.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地将所述医疗废弃物袋上粘贴具有医疗废弃物身 份信息的身份识别码,在产生点利用智能称重终端对所述医疗废弃物袋进行 称重,获得初始重量信息,并获取所述医疗废弃物的其他相关信息;
S4.所述智能称重终端将所述医疗废弃物的相关信息上传到云端管理平 台,由云端管理平台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初始重量和身 份识别码;
S5.云端管理平台将所述身份识别码和所述初始重量信息存储在数据库 中,云端管理平台将所述身份识别码与所述初始重量信息建立映射关系;
S6.中继点在收到所述医疗废弃物后,使用智能称重终端对所述医疗废弃 物进行称重,并扫描所述医疗废弃物包装上的身份识别码,获取所述医疗废 弃物的唯一识别码;
S7.中继点的所述智能称重终端将称重得到的重量和所述唯一识别码一 起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所述云端管理平台通过该唯一识别码从数据库中获 取所述医疗废弃物的相关信息,同时将所述重量、中继点编号与该唯一识别 码关联存储到数据库中;
S8.所述云端管理平台将所述重量和从数据库读取的所述医疗废弃物的 初始重量进行匹配校验,如果校验的初始重量结果相同,则进行入库处理, 如果校验的初始重量结果不相同,所述云端管理平台发出预警,提醒员工不 能进行入库处理,并且及时汇报错误信息;
S9.在将所述医疗废弃物进行入库时,将所述医疗废弃物存放在暂存箱 内,在所述医疗废弃物存放完后,将暂存箱进行密封,并设置暂存箱的箱标 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克勒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克勒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