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5013.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潘慧峰;肖维军;张荣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00;G02B13/18;G02B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角 热化 日夜 两用 镜头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组A、光阑C、后组B、平行平板、IMA像面,所述前组A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月负透镜、第二弯月正透镜,后组B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双凸正透镜、第二双凸正透镜、第三弯月负透镜,所述的前组A第二弯月正透镜、后组B第二双凸正透镜和第三弯月负透镜为塑料非球面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合理,体积小,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分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摄像镜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家居镜头的像素和视场角及日夜两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镜头普遍存在这样的缺点:视场角小,像素和日夜两用效果不佳,需要多装一个甚至几个镜片才能达到无热化及日夜两用的效果;孔径小,在低照度下无法满足CCD芯片的最低成像照度要求而无法清晰成像、外形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多。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及其工作方法,该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结构合理、体积小,同时可实现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大孔径、分辨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包括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组A、光阑C、后组B、平行平板、IMA 像面,所述前组A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月负透镜、第二弯月正透镜,后 组B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双凸正透镜、第二双凸正透镜、第三弯月负透镜,所述的前组A第二弯月正透镜、后 组B第二双凸正透镜和第三弯月负透镜为塑料非球面镜。
进一步的,光阑位于前组A和后组B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组A第一弯月负透镜和前组A第二弯月正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5mm-3.0 mm,前组A第二弯月正透镜和后 组B第一双凸正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mm-1.0mm,后 组B第一双凸正透镜和后 组B第二双凸正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3mm-0.45mm,后 组B第二双凸正透镜与后 组B第三弯月负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0mm-0.01mm。
进一步的,将光学系统的总焦距设定为f,沿光线入射方向将前组A第一弯月负透镜 、前组A第二弯月正透镜、后 组B第一双凸正透镜、后 组B第二双凸正透镜、后 组B第三弯月负透镜焦距依次设置为f1、f2、f3、f4、f5,各镜片焦距关系如下:-2.0f1/f-1、17.5f2/f21、1.5f3/f3、12f4/f20、-3.0f5/f-1.0。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的工作方法,当光线入射时,光路顺序进入前组A、光阑C、后组B、平行平板,最后在IMA 像面进行成像,当光线经过前组A时,前组A的第一片镜片能对光线的入射角进行收敛,当光线经过其余镜片时,能进行像差平衡;第4片第二弯月双凸正透镜采用低折射率和高阿贝数的塑料,结合第5片第三弯月负透镜非球面负透镜采用高折射率和低阿贝数的塑料,很好的校正了二级光谱和球差,使得镜头系统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色差得到良好的校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镜头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同时实现超广角、无热化、日夜两用、分辨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0°环境可见光MTF值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0°环境可见光MTF值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0°环境可见光MTF值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