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4489.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9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赵斌;张晨;安石峰;覃保东;董晓冬;闵凡奇;程伟;刘娜;刘辉;戚頔;莫旭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源 系统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在电池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且电池为未充满的状态下,判断是否有外部电源输入;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市电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待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时,通过市电为所述电池充电;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光伏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并检测电池是否为放电状态;在电池为非放电状态下,持续加热至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在电池为放电状态下,启动计时器对单次放电电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在定时器计时至第一预设时间时停止加热,并再次启动计时,在到达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是否有光伏输入。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安全性问题,保证低温充电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和储能电池技术的成熟,结合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的光储充复合电源系统就地取能灵活用电的特点极大的补充了电网,应用日益普及。
目前常规的光储充复合电源系统一般都采用先恒流再恒总压的方式进行二段式充电。在多串电池组的系统中由于单体电池的差异存在无法充满的情况。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先将电池包加热到零度以上才可以充电,而加热本身消耗能量,当外部充电电源无法支持加热所消耗能量时电池需要放电加热。同时受新能源发电波动以及温度影响,较难将系统完全充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外部电源判断步骤:在电池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且电池为未充满的状态下,判断是否有外部电源输入;
市电充电步骤: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市电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待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时,通过市电为所述电池充电;
光伏充电步骤: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光伏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并检测电池是否为放电状态;在电池为非放电状态下,持续加热至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在电池为放电状态下,启动计时器对单次放电电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在定时器计时至第一预设时间时停止加热,并再次启动计时,在到达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是否有光伏输入。
优选地,所述外部电源判断步骤包括:
根据电池温度数据以及电池荷电状态数据,判断电池是否为未充满的状态,同时查询充电时对应的电池单体截止充电电压和充电功率,设定光伏的最大充电功率。
优选地,所述光伏充电步骤中,逐步减小充电功率直至电池充满。
优选地,所述预设温度包括零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包括10分钟,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包括2小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电源系统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
外部电源判断模块:在电池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且电池为未充满的状态下,判断是否有外部电源输入;
市电充电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市电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待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时,通过市电为所述电池充电;
光伏充电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且外部电源为光伏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并检测电池是否为放电状态;在电池为非放电状态下,持续加热至电池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上;在电池为放电状态下,启动计时器对单次放电电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在定时器计时至第一预设时间时停止加热,并再次启动计时,在到达第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是否有光伏输入。
优选地,所述外部电源判断模块包括:
根据电池温度数据以及电池荷电状态数据,判断电池是否为未充满的状态,同时查询充电时对应的电池单体截止充电电压和充电功率,设定光伏的最大充电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未经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4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