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3707.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车轮飞;肖明清;蔡崇庆;陈玉远;鲁志鹏;刘俊;甘甜;刘健;冯腾;刘宇圣;孙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00;E21F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疏散 送风 方法 人员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问题;由于是在疏散通道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侧壁与送风管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泄露情况;该疏散通道漏风点较少,两端封闭不通风,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容易,对人员疏散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疏散和建筑防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交通部发布的《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隧道17738处、1723.61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058处、470.66万米,长隧道4315处、742.18万米。公路隧道的建设为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隧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问题。由火灾导致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部分事故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公路隧道的人员疏散通道作为火灾事故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其合理布局和防烟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在水下公路隧道领域,如图1-2所示,单层盾构隧道一般采用车道板202下疏散方式,车道板202下设有疏散通道205(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和廊道,车行道202一般每隔80米设处逃生口2031,逃生口2031连通板下楼梯间/滑梯间204,车道板202下设有疏散通道205(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204和廊道。隧道本体200内发生火灾时,人员通过逃生口2031进入楼梯间/滑梯间204,再从楼梯间/滑梯间204进入疏散通道205向隧道两端工作井逃生。为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205以保障人员疏散安全,需保证疏散通道205保持正压状态,一般在隧道两端工作井设加压送风机210对疏散通道205进行加压送风,隧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工作井208,工作井208上设有救援车出入口211。
上述疏散通道205设置方式在应用在长隧道、特长隧道工程时存在三大问题:①加压送风效果差,疏散通道205两端不封闭,为救援车辆进出隧道出入口,大量加压送风气流通过两端泄压至室外;②疏散通道205断面大、体积大,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大,对加压送风机210的动力性能要求较高,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③疏散通道205漏风点多,疏散通道205整体维持正压困难,对人员疏散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疏散送风方法,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
进一步,所述送风管与疏散通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所述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
进一步,所述防火门的个数为多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不改变现有技术的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保证成型质量效果的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消防应急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