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3373.9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勤;孙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勤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49/02;A01C15/12;A01C15/18;A01C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集知匠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3 | 代理人: | 郑琍玉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农业 种植 耕地 土壤 养护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该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采用如下耕地土壤养护装置,该耕地土壤养护装置包括深耕体、连接架、安装板、翻松机构和养护机构;采用上述耕地土壤养护装置对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的养护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板锁定;S2、土壤起垄;S3、土壤翻松;S4、土壤养护;S5、土壤连续养护。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对耕地进行养护时存在的:人工对土壤进行翻土操作效率较低,且翻土后的垄台侧面会产生塌落的现象,垄台上的土壤无法进行翻松,导致土壤养护效果差、土壤无法进行彻底的养护,造成土壤施肥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施肥不合理或者表土的流失,使得耕地的生产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耕地需要进行养护处理,农业耕地土壤养护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土壤养护有时会将耕地进行起垄,并对垄台上的土壤通过添加肥料的方式进行养护。
现有通过起垄的方式进行耕地养护时多采用人工翻土的方式进行起垄,之后将肥料添加到垄台的土壤中,现有对耕地进行养护时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工对土壤进行翻土操作效率较低,且翻土后的垄台侧面会产生塌落的现象,垄台上的土壤无法进行翻松,导致土壤养护效果差;
2.人工对垄台上的土壤进行肥料添加时只能够将肥料洒落在土壤的表层,从而土壤无法进行彻底的养护,造成土壤施肥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该生态农业种植耕地土壤养护处理方法采用如下耕地土壤养护装置,该耕地土壤养护装置包括深耕体、连接架、安装板、翻松机构和养护机构,所述的深耕体纵向均匀布置,相邻的两个深耕体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接,连接架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弧形槽,深耕体的顶部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上对称开设有安装孔,翻松机构安装在深耕体之间,每个连接架的左端上均安装有一个养护机构,本发明能够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锁定在拖拉机或者移动车上,安装板安装完毕后使得深耕体的下端插入到土壤中合适的深度,之后通过拖拉机或者移动车的移动能够带动本发明进行移动,深耕体能够将土壤耕起形成垄沟,深耕体外侧翻起的土壤能够堆积在连接架的下侧面形成垄台,连接架下侧面的弧形结构能够将垄台归拢成弧形结构,翻松机构能够将垄台的土壤进行翻松,以便养护机构能够将肥料输送到翻松的土壤中。
所述的深耕体的右端与下端均为尖状结构,深耕体的左端底部设置有L型槽,所述的深耕体的左端前后两侧均分布有一个定型板,定型板设置在深耕体的底部上,且定型板的下端向内倾斜布置,深耕体的尖状结构增加其移动顺畅度,并使土壤产生垄沟,定型板能够防止土壤聚集在深耕体的L型槽内,且定型板的倾斜布置能够对土壤进行挤压定型,防止垄沟侧壁的土壤发生塌落。
所述的翻松机构包括翻松电机、翻松转轴和翻松架,翻松电机通过电机套安装在位于安装板后端的深耕体的中部后侧面上,翻松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翻松转轴的后端相连接,翻松转轴依次穿过深耕体,深耕体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位于安装板前端的深耕体上,每个连接架的下方均分布有一组翻松架,翻松架对称安装在翻松转轴的外侧面上,具体工作时,翻松机构能够将垄台上的土壤进行翻松动作,通过翻松电机的转动能够低带动翻松架进行顺时针转动,位于连接架下方的翻松架能够垄台上的土壤进行翻松。
所述的养护机构包括盛放框、下料导板、下料电机、下料转轴和定位支架,盛放框安装在连接架的左端上,盛放框的下端穿过连接架,盛放框为上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盛放框的右端顶部上安装有倾斜布置的下料导板,盛放框的下侧壁上设置有扇形结构的下料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勤,未经黄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