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3785.4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倪东华;刘思梅;张海苓;黄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东华 |
主分类号: | A47B31/00 | 分类号: | A47B3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樊广秋 |
地址: | 277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病 接触 餐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餐车,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灵活送餐,且能自动摆放饮料以及无接触回收饭盒,使用及消毒处理更加方便安全的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技术方案是: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包括有主体机构和放料机构,主体机构顶部设有放料机构。通过主体机构和放料机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将饭盒放置入抽屉内,将饮料放置在饮料凹板上,将其他物件放置在第一储物筐和第二储物筐内,将把手向任意方向移动,使万向轮向任意方向移动,将餐点轻松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给病人送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餐车,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染病的大肆流行使送餐安全迫在眉睫,经防疫专家建议,较安全的送餐方式是无接触送餐,正在使用的无接触送餐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们自取餐点,或者使用大型无人驾驶送餐车进行无接触配送,自取餐点不仅费时费力,对于病人来说更是不小的身体负担,而大型无人驾驶送餐车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还只适用于在室外良好交通环境下使用,对于室内无接触送餐的解决方法暂时是一片空白。
为了解决现有无接触送餐方式的问题,设计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不仅可以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灵活送餐、自动摆放饮料来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感染,还可以无接触回收饭盒,让使用后的消毒处理更加方便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无接触送餐方式要么费时费力,要么造价较高且无法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使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灵活送餐,且能自动摆放饮料以及无接触回收饭盒,让使用及消毒处理更加方便安全的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
技术方案是: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包括有主体机构、推送机构和放料机构,主体机构内设有推送机构,主体机构顶部设有放料机构,放料机构与推送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主体机构包括有车架、万向轮、抽屉、把手和隔板,车架底部均匀设有万向轮,车架内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抽屉,车架右侧设有把手,车架顶部中间设有隔板,车架顶部中间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长槽,车架顶部左侧开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推送机构包括有推送框、挡板、双轴电机、第一转杆、第一移动杆、L形连杆、第一连接杆、顶杆、第二移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四脚叉棍、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柱、顶块和第一滑块,车架顶部中间设有推送框,推送框内底壁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长槽,第二长槽与第一长槽相连通,推送框内前后两壁均开有第一滑槽,推送框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开有第二通孔,车架右侧设有挡板,挡板位于把手左侧,挡板左侧设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底端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移动杆,第一移动杆左端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一转杆底端内侧及第三连接杆底端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L形连杆,L形连杆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前后两侧第一连接杆顶端之间均连接有顶杆,L形连杆左端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移动杆,车架内底壁中间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顶端连接有四脚叉棍,四脚叉棍前后两端均与同侧第三连接杆顶端转动式连接,四脚叉棍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前后两侧均与车架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杆前后两端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左右两端均与同侧第二移动杆顶端转动式相连接,推送框内底壁前后两侧与第一滑槽内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同侧第一滑块靠近第二长槽的一侧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顶块。
进一步地,放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放料框、饮料凹板、第一储物筐和第二储物筐,推送框内右壁中间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左侧设有放料框,推送框内底壁设有饮料凹板,饮料凹板位于放料框下方,推送框右侧设有第一储物筐,第一储物筐底部与车架顶部相连接,第一储物筐右侧设有第二储物筐,第二储物筐底部与把手顶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补料机构,补料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推杆和推块,车架上部靠近把手的一边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顶端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靠近推送框的一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推块,推块与推送框内右壁接触,推块位于放料框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东华,未经倪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