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从RapidO启动的DSP处理器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125.2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6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斌;赵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创微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9/38 | 分类号: | G06F9/38;G06F9/4401;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rapido 启动 dsp 处理器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从RapidO启动的DSP处理器设计方法,设置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对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的启动模式进行配置,对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的Boot_sel配置选项进行设置。相比仅支持从EMIF单一接口启动的DSP处理器引导模式,增加了一种从RapidIO接口的引导启动模式。在多片主从式DSP处理器的系统设计中,非易失存储器的使用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DSP从处理通过远端共享主处理器的存储器加载程序,可简化系统板级设计,降低了系统设计元器件的密度和设计难度,减少了系统处理板卡的研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持从RapidO启动的DSP处理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DSP处理器通常从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引导启动,通过该接口外挂的Norflash加载程序和数据以实现处理器的启动和运行。为简化芯片设计和验证复杂度,DSP处理器通常仅支持这种单一的启动模式。在板载多片DSP处理器的板卡上,每片DSP处理器都需要单独外挂Norflash,增加了系统设计元器件的密度和板卡设计难度,提高了系统处理板卡的研制成本。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是DSP处理器用来加载程序和数据的专门接口,通过该接口外挂的Norflash,可实现DSP处理器的引导和启动。由于采用了并口传输接口,Norflash的数据读取速率通常可达数MB/s,高于SPI或LPC等其它低速接口的访问速率。在板载单片或双片DSP处理器的板卡上,通常处理板卡元器件密度较低,板卡布局布线空间较大,即使每片DSP都独立挂接Norflash从本地引导启动也问题不大,反而有利于DSP处理器的设计、系统板卡设计及软件开发。
然而在实际的嵌入式高性能电子信息设备应用中,为提高信号处理板卡的处理性能,板卡通常由四片及以上的DSP处理器以环形互连或通过交换芯片互连构成,加上板载DC-DC、FPGA和DDR等必不可少的外围元器件,导致处理板卡元器件密度极高。若每片DSP都通过本地挂接Norflash从本地引导启动,将给处理板卡的布局布线设计带来较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从RapidO启动的DSP处理器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步,设置DSP处理器,DSP处理器包括: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对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的启动模式进行配置。
第二步,对DSP主处理器和DSP从处理器的Boot_sel配置选项进行设置。
第三步,板卡上电复位后DSP主处理器从EMIF接口率先启动;待板级RapidIO链路建立后,DSP从处理器从RapidIO通过共享DSP主处理器EMIF接口的Norflash启动,而后Host配置EP寄存器空间中RapidIO启动(RapidIO_Boot_Ready)寄存器,以释放DSP从处理器的复位信号。
优选的,第一步的操作具体步骤为:将DSP主处理器配置为EMIF接口启动模式,并将其RapidIO接口设置为Host端口;再将DSP从处理器配置为RapidIO启动模式,并将其设置为支持Inbound NREAD读请求的EP端口。通过设置DSP从处理器的RPIO AMAP映射,当EP端发来NREAD请求后,DSP主处理器中RapidIO控制器将该请求映射成EMIF接口Norflash地址空间的AXI请求。
优选的,第二步的操作具体步骤为:为DSP主处理和DSP从处理器分配好地址空间,再根据Boot_sel控制信号的值,将0地址重新映射到DSP主处理和DSP从处理器的地址处,当DSP主处理和DSP从处理器均为同时支持EMIF接口和RapidIO接口启动的DSP处理器时,将0x1000_0000起始的一段地址空间分配给EMIF接口;将0x1a80_0000起始的一段地址空间分配给RapidIO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创微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江苏华创微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