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井火驱点火时机的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0905.5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娟;陈龙;潘竟军;蔡罡;宋晓;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邹秋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井火驱 点火 时机 判断 方法 | ||
1.一种水平井火驱点火时机的判断方法,对预热阶段转火驱生产阶段的点火时机进行判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包括:
在油藏内布置一个垂直井(10)和一个水平井(20),使所述垂直井穿设在所述油藏的油层(40)中,所述水平井(20)包括垂直段(21)和与所述垂直段(21)连通的水平段(22),使所述水平段(22)位于所述油层(40)的底部并与所述垂直井(10)热连通;
在所述预热阶段,所述垂直井(10)和所述水平井(20)之间的所述油层(40)中形成温度场,在所述温度场内并沿所述垂直井(10)的周向形成蒸汽腔(41),
所述蒸汽腔(41)位于所述水平段(22)和所述垂直井(10)之间,使所述水平段(22)的末端区域(23)位于所述温度场内并与所述蒸汽腔(41)间隔设置,在所述末端区域(23)对所述温度场的温度进行监测,以得到末端温度;
在所述垂直井(10)每完成一次蒸汽吞吐后,根据原油流动粘度与温度关系,确定温度区间,所述温度区间为65℃-70℃,在所述末端温度位于所述温度区间内的情况下,使所述蒸汽腔(41)与所述水平井(20)间隔设置,所述油层(40)中的原油流入至所述水平段(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还包括:
同时关闭所述垂直井和所述水平井,通过测温装置得到所述末端温度,当所述末端温度大于70℃时,判断所述末端温度是否呈下降状态,当所述末端温度呈下降状态并且在预定天数之后,所述末端温度保持在65℃-70℃时,在所述垂直井内进行点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末端温度小于所述65℃时,打开所述垂直井,向所述垂直井内注入第一蒸汽,当所述末端温度呈上升状态,并保持在所述65℃-70℃时,在所述垂直井内进行点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还包括:注入第一蒸汽的速度为30t/d-50t/d,注入第一蒸汽的时间为1天,以使所述末端温度呈上升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还包括:注入第一蒸汽的速度为30t/d-50t/d,注入第一蒸汽的时间为1天后,打开所述水平井排液,并再注入第一蒸汽的时间为1天,以使所述末端温度呈上升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呈上宽下窄的锥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结构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6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结构的高度与所述油层(40)的厚度的比值在1/3-1/2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区域的端面至所述垂直井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20m~2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直井(10)为注气井,所述水平井(20)为采油井,所述垂直井(10)内放入有管柱(11);
所述水平井(20)内放入注汽管(31)、测试管(32)和生产管(33),所述注汽管(31)和所述测试管(32)延伸至所述水平段(22)的末端区域(23),所述生产管(33)延伸至所述垂直段(21)的底部,第二蒸汽能够从所述注汽管(31)注入,从所述生产管(33)排出;
所述测试管(32)内放入测温元件(34),所述测温元件(34)对所述末端温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温度调整向所述垂直井(10)内的注入第一蒸汽的速度;
所述末端区域(23)为以所述垂直井(10)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上的点为圆心,以尺寸10m为半径所覆盖的所述水平段(22)的区域,所述区域为所述测温元件(34)的温度监测范围;
所述测温元件(34)为多个,多个所述测温元件(34)间隔布置在所述水平段(22)上,
所述垂直井(10)实现蒸汽吞吐的次数为2至3次,所述预热阶段的周期为2至4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9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