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0502.0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敬茹;于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排水 管线 探测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包括主箱体,主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固定筒竖直设置,且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底端竖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探测器,主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和固定架,且在电动机的一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且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气管,连接气管与空气弹簧相互连接,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蓄电池,且蓄电池之间相互电性连接。该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通过空气弹簧的作用,实现了对探测器高度进行实时调整,保证了检测探头能够在路面上保持固定高度进行探测,有效提高了对地下水管的探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给排水管网管线探测都是由接收机内置感应线圈,接收管道的磁场信号,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计算管道的走向和路径。一般有三种接收模式:峰值模式(最大值)、谷值模式(最小值)、宽峰模式;另外现在更先进的仪器一般都带有峰值箭头模式(结合了峰值与谷值两者的优点,使操作更直观)以及罗盘导向(用于指明管线的走向)。管线探测,主要是在非开挖的情况下探测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埋深,一般采用管线探测仪探测。一般探测原理分两类:一类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探测金属管线、电/光缆,以及一些带有金属标志线的非金属管线,这类简称管线探测仪。另一类是利用电磁波探测所有材质的地下管线,也可用于地下掩埋物体的查找,俗称雷达,也被称为管线雷达。优点:能探测所有材质的管线缺点:对环境要求较高,测深能力较差(难查埋深较深的管线),对操作者素质和经验要求高。任何仪器都不是完美的,需要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它们的极致传统上,管线探测仪仅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管线探测仪,也是使用最多的仪器。
但是传统的给排水管网管线探测都需要贴地面推行才能探测,当探测器遇到石子以及凹坑时,很容易损坏探测器或者会使得探测数据不准确,因此设计一个较为稳定的器械行走设备拖车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是背景技术中所指出一种给排水管网管线探测器的载体拖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市政给排水管线探测器系统,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竖直设置,且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底端竖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探测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和固定架,且在电动机的一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且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与空气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蓄电池,且蓄电池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主箱体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集成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均通过导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集成电路板分别通过导线与探测器、空气压缩机和电动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探测器的底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顶部四角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警示灯,且所述警示灯均分别通过导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弹簧的排气口固定安装有排气电磁阀,且排气电磁阀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在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连接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的底部两侧固定固定连接有一对移动脚轮,且所述移动脚轮均为聚氨酯减震万向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