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8255.0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刘晓晶;贺正泽;刘学贽;朱海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康凯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碱液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通过管路(3)连接生化系统(8),生化系统(8)通过过滤器(11)连接三效蒸发系统(15),三效蒸发系统(15)上连接有离心机(16),所述管路(3)上设置有pH调节剂(4)添加口;
所述生化系统(8)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5)、好氧池(6)及澄清池(7),所述厌氧池(5)通过所述管路(3)与调节池(2)相连,所述澄清池(7)与过滤器(11)相连,所述厌氧池(5)和好氧池(6)内添加有菌种群(20);
所述三效蒸发系统(15)包括第一效蒸发(12)、第二效蒸发(13)及第三效蒸发(14),所述第一效蒸发(12)、第二效蒸发(13)及第三效蒸发(14)上部均设置有进液口,下部均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第一效蒸发(12)的进液口与过滤器(11)相连,所述第一效蒸发(12)的出液口与第二效蒸发(13)的进液口相连,第二效蒸发(13)的出液口与第三效蒸发(14)进液口相连,所述离心机(16)与第三效蒸发(14)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离心机(16)上设置有离心机母液(18)出口,离心机母液(18)出口通过回流管道与第三效蒸发(14)进液口相连,所述离心机(16)上还设置有结晶盐(17)产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7)上连接有生化污泥排出管道(10),所述生化污泥排出管道(10)上还连接有一污泥回流管道(9),所述污泥回流管道(9)远离生化污泥排出管道(10)的一端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回流的污泥为澄清池(7)进入生化污泥排出管道(10)污泥量的10-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16)内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滤布,所述滤布为缎纹编织成的滤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为锦纶滤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16)为立式刮刀离心机(1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群(20)为包含嗜硫菌和脱硫杆菌的菌种群。
8.一种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系统进行废碱液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废碱液(1)打入调节池(2)中,进行水质均化,调节池(2)产水通过管路(3)进入生化系统(8)中的厌氧池(5),并在管路(3)上的pH调节剂(4)添加口中添加pH调节剂(4),并将pH调节至9.5-10.5;
废碱液经过pH调节后进入生化系统(8)的厌氧池(5)、好氧池(6)及澄清池(7),通过生化作用将硫离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同时将起到降低COD的效果,废碱液通过厌氧池(5)的停留时间为10-14h,通过好氧池(6)的时间为36-48h,通过澄清池(7)的时间为10-14h;
经生化系统(8)处理过的废碱液经过过滤器(11)处理后依次进入三效蒸发系统(15)中的第一效蒸发(12)、第二效蒸发(13)及第三效蒸发(14),最后进入离心机(16)中进行固液分离,并将结晶盐(17)从离心机(16)中排出,离心机(16)中流出的离心机母液(18)经回流管道再次进入至第三效蒸发(14)中;所述过滤器(11)过滤精度小于100u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6)和厌氧池(5)中添加的菌种群(20)为:在碱性条件下并富含还原性硫化物的高含盐水中进行驯化复筛而得到的包含嗜硫菌和脱硫杆菌的菌种群(2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效蒸发系统(15)为三效强制循环蒸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82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