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补偿装置及像素补偿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7799.5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3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糖祥;杨飞;王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33 | 分类号: | G09G3/32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补偿 装置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像素补偿装置及像素补偿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特征值进行补偿,提高像素补偿准确度,保证显示装置显示效果均一。该像素补偿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外部补偿电路。外部补偿电路位于像素外且与至少一个像素内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和感测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输入电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感测电路分别连接。第二输入电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感测电路还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器还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像素补偿装置及像素补偿方法、显示装置用于像素补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补偿装置及像素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技术具有超轻薄、高色域、高对比度、宽视角、快速响应等诸多优点,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应用。
AMOLED显示基板中的像素包括发光器件,即OLED,以及与OLED连接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Driver 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DTFT)的输出电流用于驱动对应OLED发光,直接决定该OLED的发光亮度。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Ids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μ为驱动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Cox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氧化层单位面积电容,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和沟道长之比,Vgs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源极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K称为驱动晶体管的特征值。K与驱动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有关。
由于工艺制程的差异,每个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其电子迁移率等参数可能存在不同。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电子迁移率等参数容易发生漂移。因此,各驱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即在相同的发光驱动电压下输出电流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导致AMOLED显示基板出现显示不均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补偿装置及像素补偿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外部补偿方式,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特征值K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提高像素补偿的准确度,从而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均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补偿装置。该像素补偿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外部补偿电路。外部补偿电路位于像素外且与至少一个像素内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发光器件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的一个发光驱动周期包括初始化阶段、预存储阶段以及数据补偿写入阶段。外部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和感测电路。第一输入电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感测电路分别连接。第二输入电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感测电路还与控制器、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控制器还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第一输入电路配置为:在初始化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传输第一电压,在预存储阶段空置,以及在数据补偿写入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传输阈值补偿电压。第二输入电路配置为:在初始化阶段和预存储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传输第二电压,以使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在预存储阶段由第一电压补偿至阈值补偿电压。其中,第一电压和阈值补偿电压均小于发光器件的开启电压。阈值补偿电压等于第二电压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之差。感测电路配置为:在初始化阶段感测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传输的第一电流,并将第一电流传输至控制器;在数据补偿写入阶段感测阈值补偿电压,并将阈值补偿电压分别传输至控制器和第一输入电路。控制器配置为:在数据补偿写入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传输数据电压。其还配置为:根据第一电流和阈值补偿电压确定驱动晶体管的实际特征值,并根据实际特征值修正下一个数据补偿写入阶段中待传输的数据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7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