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液体回收装置的新型转子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037.1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霄;方业云;戚厚羿;倪新;张培;徐士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坊能新动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04C15/06;F04C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液体 回收 装置 新型 转子泵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液体回收装置的新型转子泵,它是在盖板上的指定位置开一个引流孔,其打孔的具体位置为当三角转子的一个角竖直朝上整个转子并处于最上位置时,三角转子的第一道密封圈和第二道密封圈所包围区域位置最低处,其主要作用是将泄漏到第一道密封圈与第二道密封圈之间的液体引流出来,液体流入回收装置中,积攒到一定程度后浮球浮起,带动转动杆转动,液体流出管道的开关打开,在转子泵进液口的负压作用下,液体被重新吸入转子泵,液体出口管道上的单向阀是为了防止转子泵进液口中的液体进入液体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泵,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液体回收装置的新型转子泵。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转子泵普遍存在密封圈使用寿命短,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出现漏水现象,少量的漏水不影响转子泵的正常工作,但是随着水进入轴承会造成轴承油膜的破坏,轴承磨损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漏水现象出现不久后,在密封圈的寿命到达之前,轴承损坏,最终造成转子泵的损坏,对其寿命造成很大影响,而往往早期的少量泄漏现象不影响转子泵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液体回收装置的新型转子泵,为了解决转子泵因为轴承进水先于密封圈寿命到达之前损坏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两套密封结构,两道密封结构分别承担不同的密封作用,第一道密封圈阻挡来自各个工作腔室的液体,第二道密封圈是为了保护轴承工作腔室,以此来达到提高转子泵寿命的目的,以往突破第一道密封圈的液体还是具有压力的,本发明在盖板上开设引流孔,用来泄压和回收所泄漏的液体。
以往的转子泵通过径向密封条实现三个工作腔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一道密封圈和第二道密封圈实现各工作腔与轴承腔体之间的密封。在现实工作状态,只要是带有压力的液体通过第一道密封圈后,就会很容易的突破第二道密封圈,原因在于,三角转子运转时其第一道密封圈和第二道密封圈总是同步磨损的,在工作腔中的高压液体突破第一道密封圈结构后,由于第二道密封圈的同步磨损,高压液体也会很快的通过第二道密封圈,进入轴承工作腔体之中,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轴承油膜的破坏,其寿命缩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转子泵的盖板上打孔,将突破第一道密封圈的液体引流出泵体,其打孔的具体位置为当三角转子的一个角竖直朝上整个转子并处于最上位置时,三角转子的第一道密封圈和第二道密封圈所包围区域位置最低处。当转子泵运转一定时间后,其中的液体会突破第一道密封圈,泄露到第一道密封圈第二道密封圈之间,通过盖板上的引流孔流到液体回收装置中,液体流入的过程中,通气孔可以平衡液体回收装置内外的气压,随着液体不断的流入,液体回收装置中的浮球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浮球浮起,液体流出管道的开关打开,在转子泵进液口的负压作用下,液体被重新吸入转子泵,液体出口管道上的单向阀是为了防止转子泵进液口中的液体进入液体回收装置。
一种带有液体回收装置的新型转子泵,包括偏心轴、三角转子、盖板、静密封圈、缸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和液体回收装置,所述密封机构安装于三角转子上,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安装于转子泵的外侧,液体回收装置的一端与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的进水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径向密封条、第一道密封圈和第二道密封圈;所述径向密封条安装在所述三角转子的三个角上;
所述第一道密封圈和所述第二道密封圈安装在所述三角转子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道密封圈为整体式三角形结构,其三边为圆弧状,在三个角上各开有一个槽,所述第一道密封圈安装于所述三角转子上,底部有密封圈填充物,密封圈填充物有一定的弹性,对第一道密封圈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且所述密封圈填充物还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液体在第一道密封圈底部穿过。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填充物为O型圈。
进一步,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包括液体流入管道、液体储存箱、通气孔、浮球、旋转杆、液体流出管道、单向阀;所述液体流入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盖板,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储存箱上部;
所述通气孔安装在所述液体储存箱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坊能新动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坊能新动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