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606.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1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爱涛;田猛;王建新;曾宪伟;于志月;王新强;宋秀华;王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阳信华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C37/02;B21K11/04;B32B15/01;B32B15/18;B32B7/10;B21B1/38;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2;C22C38/50;C22C38/06;C22C38/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抗菌 不锈钢制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该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为双面均与人体或具有抗菌需求的物品相接触的制品,所述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包括基体和表面抗菌层,所述的表面抗菌层位于基体的两侧外表面,所述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采用先得到带有单表面抗菌层的不锈钢板材,随后再使用热轧的方式进行复合得到双表面抗菌层复合板材,随后进行热处理、下料、轧延、切边、压花、冲压、抗菌热处理、磨边、抛光、清洗、包装等工序完成,所述基体两侧外表面不同位置处的表面抗菌层厚度在0.2~0.3mm之间;本发明加工过程成本较低,抗菌层的厚度大,结合牢固,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新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
背景技术
抗菌材料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公元前,人类发现用银片覆盖伤口可以防止感染,加速创口的愈合。在19世纪,研究发现银离子等金属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进入20世纪后,对于抗菌材料的研究快速发展,各种抗菌剂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各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能的各种用品的也在快速发展和被广泛采用。其中不锈钢材料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家用厨房用品等方面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传播原因的认识日益深刻,在家庭卫生设备市场上对具有抗菌性能产品的需求越多,具有抗菌性能的不锈钢制品开始发展起来。
目前研究表明金属离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综合考虑在实际使用时对安全性能的影响,主要采用银、铜和锌元素,使其实现在不锈钢中的富集来达到抗菌效果。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种类主要有1.整体型抗菌不锈钢:即在冶炼的过程中加入银铜锌等金属元素,使不锈钢的表面与内部同时具有抗菌性能,这种制备方法的问题在于会消耗较多的银铜锌等金属元素,并且对于制品而言,往往仅需要在其表面具备抗菌性能即可,整体型的抗菌不锈钢会造成相当程度的浪费。2.表面型抗菌不锈钢:即通过涂覆或渗透等方式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金属或非金属抗菌层,抗菌性能来源于加入的金属抗菌元素或光催化抗菌材料,这类材料适需要额外的涂覆或渗透工序,增加了处理流程,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表面涂层的磨损或脱落问题也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化、加工成本较低、抗菌效果持久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
本发明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为双面均与人体或具有抗菌需求的物品相接触的制品;
所述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包括基体和表面抗菌层,所述的表面抗菌层位于基体的两侧外表面,所述基体两侧外表面不同位置处的表面抗菌层厚度在0.2~0.3mm之间;
所述的多层抗菌不锈钢制品采用先得到带有单表面抗菌层的不锈钢板材,再使用热轧的方式进行复合得到双表面抗菌层复合板材,随后进行不锈钢制品的制备,具体为:
将带有双表面抗菌层的复合板材首先在1120℃下保温20min淬火,进行固溶处理,随后在850℃下,保温4~5h,随后自然冷却进行稳定化处理,随后在380~400℃下回火进行去应力处理。
然后按照模具利用冲床进行下料,并对其进行轧延,并对制品多余的毛边进行裁切,然后利用冲床进行后续操作,得到半成品。
随后将得到的带有双抗菌表面层的半成品进行抗菌热处理,具体为将其在550℃下保温6h进行时效处理,使表面层析出弥散的ε-Cu析出相。
抗菌热处理完成的制品先利用打磨轮对制品进行粗磨,然后利用抛光皂进行细磨,打磨抛光完成的制品利用三氯乙烯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温度为80℃,加热过程中会在池体上方不断通入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阳信华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滨州阳信华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带LED灯的手写笔
- 下一篇:带无线压力监测的模块化自动高速隔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