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建设用线缆牵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1690.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6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44 | 分类号: | B65H54/44;B65H57/14;B65H54/20;B65H59/38 |
代理公司: | 蚌埠幺四零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建设 线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建设用线缆牵张装置,涉及电网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移动车体、收卷机构、检测机构和导向机构,移动车体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收卷机构和导向机构,收卷机构和导向机构之间位置的上方设置有检测机构;收卷机构包括收卷辊、转动轴、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收卷辊并列设置有多个,多个收卷辊均滑动套合在转动轴上;收卷辊的两侧分别同心设置有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收卷辊、压力传感器、弧形导向架、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以及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对线缆的张紧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本装置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线缆的牵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建设用线缆牵张装置,主要用于线缆架设时用于线缆的牵张作用。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建设中,架线施工是最关键的施工过程之一,而展放导引绳又是该施工过程的主要内容,展放导引绳越来越多的采用动力伞轻型飞行器放线,动力伞轻型飞行器放线到线塔后,需要用牵张装置进行牵引,目前,现有的牵张装置在牵引时,主要通过电机带动收卷辊进行转动来实现自动化收卷,但是自动化的收卷对线缆的张紧度很难做到有效的控制,这就导致线缆安装过紧或过松的问题,影响线缆的正常使用,此外,现有的牵张装置一次只能对一根线缆进行收卷,整体收卷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收卷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建设用线缆牵张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线缆的张紧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在检测到张紧度合适之后,会控制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同时控制制动机构进行制动来有效控制线缆的张紧度控制,通过多个收卷辊的设置可以实现多个线缆的同步收卷,同时配合多组弧形导向架的设置,可以实现每根线缆的张紧度逐一控制,解决了现有的牵张装置对线缆收卷的张紧度很难做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和现有的牵张装置一次只能对一根线缆进行收卷,整体收卷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收卷的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电网建设用线缆牵张装置,包括移动车体、收卷机构、检测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移动车体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收卷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和导向机构之间位置的上方设置有检测机构;
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辊、转动轴、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收卷辊并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收卷辊均滑动套合在转动轴上;所述收卷辊的两侧分别同心设置有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滑动套接在转动轴上,同时驱动机构固定套合在转动轴上;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嵌合在电机的输出端中,转动轴靠近电机的一侧上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车体的顶面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上,电机的输入端通过传导线与PLC控制箱电性连接;
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定位板、第一铁盘、刹车盘和第一电磁盘,所述定位板的上端两侧分别同心设置有第一铁盘和刹车盘;所述定位板靠近第一铁盘的一侧面上同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盘;
所述第一电磁盘外侧的第一铁盘一侧面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第一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一端穿过定位板延伸至定位板的另一侧与刹车盘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铁盘和定位板之间位置的第一伸缩柱上滑动套合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铁盘和定位板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定位盘、第二电磁盘和第二铁盘,所述第二电磁盘同心设置在定位盘和第二铁盘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电磁盘固定连接在定位盘的一侧面上,同时定位盘固定套合在转动轴上;
所述第二电磁盘外侧的第二铁盘一侧面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的一端穿过定位盘延伸至定位盘的另一侧;
所述收卷辊的一侧面上与第二伸缩柱一一对齐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用于第二伸缩柱的一端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