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生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1052.9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旭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E03F5/10;E03F5/14;C02F9/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雨水 再生 利用 装置 | ||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生利用装置,包括植被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1)的下层设有侧砖层(2),所述侧砖层(2)的下层设有混合碳渣层(3),所述植被层(1)的一侧设有排水道(4),所述排水道(4)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井板(5),所述排水道(4)的中部活动安装有格栅板(6),所述混合碳渣层(3)和排水道(4)的下方均设有集水层(7),所述集水层(7)的上方设有滤网层(8),所述滤网层(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板(9),所述集水层(7)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27),所述集水槽(27)的上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净水管道(12),所述集水槽(27)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13),所述缓冲板(1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4),所述集水槽(27)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排污管(16),所述第一排污管(16)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管(17),所述净水管道(12)和第一排污管(16)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水泵(18),所述净水管道(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净化系统(19)上,所述第一排污管(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沉淀池(20)上,所述沉淀池(20)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排污管(16)一侧的吸附网架(21),所述吸附网架(2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22),所述沉淀池(2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海绵体(23),所述沉淀池(2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净化网筒(24),所述通孔(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芯(25),所述沉淀池(20)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污管(26),所述排水管道通过另一个水泵(18)连接在净化系统(19)上,所述净化系统(19)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不同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分别连接不同的用水用户;
所述植被层(1)的一侧为渗水结构,所述排水道(4)的一侧为排水结构,所述植被层(1)与排水道(4)的下方分别设有雨水再生系统;
所述净水管道(12)的外侧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中部设有滤片;
所述第一排污管(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第一排污管(16)通过安装环被钉在凹槽(15)的内部;
所述侧管(17)与集水槽(27)的底部相贴合,所述侧管(17)等距对称安装在第一排污管(16)的两侧;
所述净化系统(19)为雨水全面净化装置,所述净化池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区别深度净化;
所述吸附网架(21)的底部倾斜向左下设置,所述吸附网架(21)的底部的左侧延伸至收集箱(22)的内部;
所述海绵体(23)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海绵体(23)位于沉淀区的上方;
所述集水槽(27)为梯形槽,所述集水槽(27)的两侧分别设有另一组集水槽(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未经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0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渐变式纺织染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折射率高硬度树脂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