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除尘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2450.4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生;陈晓雷;罗晖;黄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B03C3/017;B03C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姚璐华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控制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除尘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方法包括预先训练得到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输入包括锅炉工况参数和电除尘设备的运行参数,即考虑了锅炉工况参数对净烟气粉尘排放的影响;在实际锅炉工况参数发生变化或者实际净烟气粉尘排放值大于预设的净烟气粉尘排放阈值时,利用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模型得到当前的实际锅炉工况参数下,多个运行参数组合分别对应的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值;并计算多个运行参数组合各自对应的能耗值;最后符合排放要求且能耗值最小的运行参数组合,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组合控制电除尘设备运行。实现了降低能耗,提高控制准确性的目的,以及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提高了控制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电除尘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的电除尘设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净化燃煤电厂燃烧煤炭产生的烟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制造高压静电场使得电极之间的正负离子和电子发生碰撞从而产生荷电,带着电子和离子的粉尘颗粒在电场力的作用推动下,向异性电极运动,并负载在异性电极上面,通过振打等方式使得电极上的粉尘落入到粉尘收集斗中,从而减少粉尘对于大气的污染。
目前,电除尘设备的调整方法,包括人工操作方法和依据锅炉负荷变化结合净烟气粉尘排放的智能控制方法。人工操作方法依赖人工经验进行操作调控,以较大有功功率输出来应对煤种、温度、烟气量等锅炉工况参数变化可能导致的净烟气粉尘排放超标;但是这种方法的效果完全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对人员专业程度要求较高,调控具有滞后性、可控性较差,以及需要电除尘器保持在较大的有功功率,能耗较大。依据锅炉负荷变化结合净烟气粉尘排放的智能控制方法,没有考虑煤种、温度、烟气量等锅炉工况参数变化的影响,使得控制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除尘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欲实现降低能耗,提高控制准确性,以及提高控制响应速度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除尘控制方法,包括:
在实际锅炉工况参数发生变化或者实际净烟气粉尘排放值大于预设的净烟气粉尘排放阈值时,对电除尘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N次调整,得到N个运行参数组合,N为不小于2的整数;
针对每个所述运行参数组合,将所述运行参数组合内的所有运行参数和实际锅炉工况参数作为输入参数,输入预先训练得到的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模型,得到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模型输出的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值;
针对每个所述运行参数组合,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组合内的所有运行参数,计算得到能耗值;
将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值不大于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阈值,且所述能耗值最小的所述运行参数组合,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组合控制所述电除尘设备运行。
可选的,所述运行参数组合,包括:二次电压、二次电流和振打频率;
所述实际锅炉工况参数包括:烟气量、锅炉负荷、入口粉尘浓度、入炉煤硫份、入炉煤水份和空预器出口温度。
可选的,所述烟气量的初始权重为0.1,所述锅炉负荷的初始权重为0.2,所述入口粉尘浓度的初始权重为0.2,所述入炉煤硫份的初始权重为0.05,所述入炉煤水份的初始权重为0.05,所述空预器出口温度的初始权重为0.05,所述二次电压的初始权重为0.2,所述二次电流的初始权重为0.1,以及所述振打频率的初始权重为0.05。
可选的,在将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值不大于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阈值,且所述能耗值最小的所述运行参数组合,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组合控制所述电除尘设备运行的步骤后,还包括:
利用当前的实际净烟气粉尘排放值、实际锅炉工况参数和运行参数组合对所述净烟气粉尘排放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