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室内湿度及提高能力的热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3670.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密升;周超越;刘伟飞;徐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42 | 分类号: | F24F1/42;F24F1/16;F24F1/36;F24F13/22;F24F11/89;F24F11/64;F24F11/70;F24F140/20;F24F110/12;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7 | 代理人: | 王影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新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室内 湿度 提高 能力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室内湿度及提高能力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侧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室外侧换热器包括室外侧换热器本体、室外侧喷淋管、室外侧风机以及室外侧接水盘,所述室外侧喷淋管位于室外侧风机的上方,所述室外侧接水盘位于室外侧换热器本体的下方,室内侧换热器包括室内侧换热器本体、室内侧湿度传感器、室内侧风机以及室内侧接水盘,所述室内侧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本体上,所述室内侧接水盘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本体下方;所述室内侧接水盘通过第一循环泵与室外侧喷淋管连接。本发明通过利用热泵机组在制热除霜过程中产生的融霜水对室内侧强制对流蒸发,提高室内侧空气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室内湿度及提高能力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在制热时,室外侧因吸收热量会产生结霜或凝露现象;在制冷时,室内侧吸收热量会产生凝露现象。现有技术选择对室内侧和室外侧产生的凝结水进行直接排放,也无法对室内湿度进行有效调节;直接排放浪费了机组产生的凝结水中的能量且无法对室内湿度进行有效调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室内湿度及提高能力的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调节室内湿度及提高能力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侧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室外侧换热器包括室外侧换热器本体、室外侧喷淋管、室外侧风机以及室外侧接水盘,所述室外侧喷淋管位于室外侧风机的上方,所述室外侧接水盘位于室外侧换热器本体的下方,室内侧换热器包括室内侧换热器本体、室内侧湿度传感器、室内侧风机以及室内侧接水盘,所述室内侧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本体上,所述室内侧接水盘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本体下方;所述室内侧接水盘通过第一循环泵与室外侧喷淋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侧接水盘通过第二循环泵、过滤器与室内侧接水盘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上设有表面温度传感器和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热泵系统包括有加湿模式、除湿模式及喷淋模式三种模式,三种模式根据室内侧湿度传感器检测结果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加湿模式为所述热泵系统制热时,室外侧换热器吸收热量,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在室外侧换热器表面会凝露或结霜,室外侧接水盘收集因室外侧换热器凝露或除霜产生的凝结水,如室内侧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第二循环泵开启,凝结水经第二循环泵、过滤器到达室内侧接水盘,通过室内侧换热器吹出的热风进行强制对流蒸发为水蒸气,待室内湿度上升到设定值,第二循环泵关闭。
优选的,所述除湿模式为系统制冷时,室内侧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湿度高于设定值,室内侧风机转速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模式为系统制冷时,室内侧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在室内侧换热器表面产生凝露,室内侧接水盘收集室内侧换热器表面凝露,经第二循环泵、室外侧喷淋管,将凝结水喷淋在室外侧换热器上。
进一步的,除湿模式与喷淋模式能够同时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热泵系统是否以制热模式运行,判断结果是为,转S2,判断结果为否,转S8;
S2:判断室外侧换热器的表面温度T1是否低于环境温度T2,判断结果为是,转S3,判断结果为否,转S1;
S3:室外侧接水盘收集因室外侧换热器凝露或除霜产生的凝结水,转S4;
S4:判断室内侧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湿度是否低于设定值,判断结果为是,转S5,判断结果为否,转S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