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02955.2 | 申请日: | 202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龚明;胡坤;宋清;唐风华;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胡慧 |
| 地址: | 231636 安徽省合肥市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早期 丰产 栽培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1)幼苗的种植:整地施肥:浇水,覆地膜;定干刻芽:4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月追肥一次;病虫害防治:秋季拉枝:10月底,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冬季修剪:2)次年栽培管理:施肥:夏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秋季拉枝:10‑11月中旬,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冬季修剪;3)第三年及以后的栽培管理:追肥:病虫防治:整形修剪:夏摘心,秋季拉枝,冬季修剪;本发明的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可以使薄壳山核桃正常管理5年结果,单株产果0.5公斤,8‑10年丰产,单株产果5‑10公斤。本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实现3年单株产果结果1‑2公斤,5‑7年丰产,单株10‑15公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种植,尤其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为胡桃科(Ju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的一种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油料树种之一,也是良好的材用和庭院绿化树种。薄壳山核桃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营养丰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氨基酸,其含量比油橄榄高,还富含维生素B1、B2,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我国于19世纪末开始引种薄壳山核桃,目前在我国安徽、浙江、云南、江苏等13个省(直辖市)均有引种栽培。此外薄壳山核桃树干通直,树体高大、树姿优美,也是较好的平原沿海绿化、农田林网、“四旁”种植树种,其木材广泛用于军工、高档家具等。
薄壳山核桃虽引入时间较长,最早的单株已有100余年,近几年随着良种和栽植技术的完善,各地也开始较大规模的推广薄壳山核桃栽植,目前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大面积的栽植,全国的栽植面积已经超过70万亩,产业发展进入一个空前的时间,但是薄壳山核桃树种自身的特性导致栽植后培育时间长,结果迟,投资成本大,6-7年没有效益,导致较多的造林经营主体压力大,投资信心不足,给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安徽的江淮地区是薄壳山核桃适宜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能很好的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需要,薄壳山核桃也是目前改变区域内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树种。目前区域内造林选用的大多数是两年生的裸根实生苗或嫁接苗,整地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到位、病虫害管护和日常抚育管理不上,没有一整套简便的幼树丰产栽培技术、导致前期栽植的薄壳山核桃树生长慢、结果迟,结果少、效益低下,不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推广,并加快薄壳山核桃的产果时间,提供产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采用如下步骤:
1)幼苗的种植;整地施肥:选择前茬稻田地,深耕70-80厘米,株行距8×8米栽苗,每株施土杂肥10-20公斤,栽后浇透定根水,覆地膜;
定干刻芽:栽植当年3月初,对幼苗进行了定干,按照1.2米高度定干,在主干整形带20-30厘米处,一周每120度处刻芽,培养第一层三个主枝;
4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月追肥一次,每次50g/株尿素;日常除草;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金龟子,用90%敌百虫1000倍喷打;
秋季拉枝:选留第一层主枝3-4个,拉至70-80度,抚强中心干,控制竞争枝;
10月底,每棵树施有机肥10-20公斤的羊粪加0.3公斤15-15-15复合肥;
冬季修剪:12月-2月,组织冬季修剪,培养强健的中心干和主枝,选配好辅养枝。根据枝条强弱适当进行轻、中、重短截;
2)次年栽培管理;
施肥:4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月施肥一次,每次50-100g/株尿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2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钒钢渣中钙组元净化与回收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配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