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搭接式高空接线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8999.2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0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潘国熙;龙武;高钰;胡菊;刘志斌;林若;邓冠;聂星;孙静;冉涛;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5/1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搭接式 高空 接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搭接式高空接线杆,包括搭接单元、夹头单元、接头单元和导线固定单元,夹头单元设置于所述搭接单元的顶端,接头单元设置于所述搭接单元的底端。搭接单元用于增加整个装置的长度,夹头单元夹紧在需测试装置的接线端上,接头单元与测试器连接进行测试。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能灵活加长变短,安装便捷且便于收放运输;检测夹头的导线设置于杆内,可以自由选择电流线与电压线是否导通,安全并且测试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设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搭接式高空接线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较大的有TD-1168型高空接线钳,该技术能够进行高空接线,可选择任何可夹持的位置进行测试,并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接线需要。缺点是:1、试验线与钳口接触部位在高空接线时受力较大,受力方向复杂,容易磨损折断。造成测试数据异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时间;2、高空接线时,试验线悬挂在空中,在强风作用下容易来回移动,容易误碰其他设备;3、在接线钳携带与存放时,需要将测试线取下,单独存放,十分不便于运输携带;4、每次接线前,需要将测试线接回钳口,造成重复性操作,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高空接线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试验线容易误碰其他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搭接式高空接线杆,其包括,搭接单元,包括加长杆、与所述加长杆螺纹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长杆内部并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加长杆的第一导线,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螺纹;夹头单元,设置于所述搭接单元的顶端,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夹头杆、设置于所述夹头杆顶端的测试夹头,以及连接所述测试夹头和夹头杆的第二导线;接头单元,设置于所述搭接单元的底端,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接头杆、设置于所述接头杆底端的插头件,以及与所述插头件配合的导电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搭接式高空接线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长杆包括第一杆和与所述第一杆螺纹配合的第二杆,所述第二杆包括设置于内侧面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的上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下端的螺纹面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端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杆的圆心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搭接式高空接线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内侧面的第三导电端和第四导电端,所述第三导电端的顶部穿过所述连接件侧面并与所述连接件顶端的螺纹面贴合,所述第四导电端的顶部穿过所述连接件顶面;所述第三导电端和第四导电端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导线进行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搭接式高空接线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头杆包括第三杆和与所述第三杆螺纹配合的第四杆,所述第四杆包括设置于内侧面第五导电端和第六导电端,所述第五导电端和第六导电端的上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五导电端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杆下端的螺纹面贴合,所述第六导电端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四杆的圆心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搭接式高空接线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测试夹头包括电流测头和电压测头,两根所述第二导线分别和所述电流测头和所述电压测头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搭接式高空接线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头件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电流连接触头和电压连接触头,所述母接头包括与所述电流连接触头配合的电流连接孔,以及与所述电压连接触头配合的电压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8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