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宽窄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呼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6087.1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0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虞凯;谢联莲;杨岗;段永奇;陶孟华;杨捷;郭丽丽;熊洁;青岚昊;张蕾;王学林;张杰亮;易立富;袁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64 | 分类号: | H04L12/6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冯精恒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宽窄 通信 系统 融合 呼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宽窄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呼叫方法,该宽窄带通信系统中的用户号码均包括识别段和映射段,宽带映射段与窄带映射段具有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首先分别确定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的融合用户号码段,判断发起呼叫端呼叫的呼叫号码是否为正常呼叫号码,若是,则正常呼叫,若不是,则根据融合呼叫原则更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使其能够实现融合呼叫。本发明能将宽带系统与窄带系统的用户号码进行转换,实现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的融合呼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窄带融合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宽窄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呼叫方法。
背景技术
DMR窄带通信系统:从模拟发展到数字,已经有数十年的商用历史。在铁路、公安、林业、抗震救灾等专业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具有无需接听、通话及时性好、一呼百应、单站覆盖范围广、容灾能力强等特点。
LTE宽带通信系统:随着LTE网络覆盖的持续提升以及终端的普及,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呼叫。加上带宽上的优势,很容易实现图片、视频等数据业务。
随着各行业智能化的需求,对通信保障系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期望保留传统对讲机的呼叫、短信功能,又期望在此基础上,传输更多的数据信息,比如图片、视频、位置信息等等。DMR窄带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带宽的限制,无法承载这新的数据业务。而LTE本身是针对公共领域设计的通信系统,虽然其具有显著的带宽和数据传输的优势,但是其网元众多、系统复杂,极端情况下容易受到破坏,无法提供基本的通话服务。
因此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成为了必然选择:在特定区域内,布置窄带系统,保证即使是在极端情况下,基本的呼叫业务仍然可用。同时,将窄带系统与宽带互联,利用公众网的广覆盖和大带宽,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任意地点、任意时间都可以和特定范围内的对象实现实时沟通。由于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本身是独立完整的通信系统,也就存在各自的编号方案。当两者互联互通时,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呼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互联互通时,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呼叫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宽窄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呼叫方法,通过判断发起呼叫端拨出的呼叫号码是否为本系统内的号码,当呼叫号码不属于本系统时,更新发起呼叫端的用户号码,使其能够在另一系统中呼叫该号码,实现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的融合呼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宽窄带通信系统的融合呼叫方法,包括:
S1、所述宽窄带通信系统内所有用户号码均包括识别段和映射段,宽带映射段和窄带映射段位数相同,且具有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分别选取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中用于融合呼叫的宽带融合用户号码段和窄带融合用户号码段;
S2、接收发起呼叫端发出的呼叫信息,并提取呼叫信息中的呼叫号码和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
S3、判断所述呼叫号码是否属于正常呼叫号码,若是,则进行正常呼叫,若不是,则进入下一步骤;
S4、根据融合呼叫原则更新所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使发起呼叫端能够进行融合呼叫;所述融合呼叫原则包括:
识别段的替换:若所述发起呼叫端为宽带系统用户,当对窄带用户发起呼叫时,则将所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识别段替换为窄带融合识别段,若所述发起呼叫端为窄带系统用户,当对宽带用户发起呼叫时,则将所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识别段替换为宽带融合识别段;
映射段的映射:若所述发起呼叫端为宽带系统用户,当对窄带用户发起呼叫时,则将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映射段更新为与所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映射段符合所述映射关系的窄带映射段;若所述发起呼叫端为窄带系统用户,当对宽带用户发起呼叫时,则将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映射段更新为与所述发起呼叫端用户号码的映射段符合所述映射关系的宽带映射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环境修复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动呼吸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