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敏变色油墨印刷接装纸的变色临界温度范围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2751.5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存真;翟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9 | 分类号: | G01N21/29;G01N25/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李晓娟 |
地址: | 73005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敏 变色 油墨 印刷 接装纸 临界温度 范围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敏油墨的检验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印刷接装纸的变色临界温度范围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23℃±1℃、相对湿度50%±2%的环境下,将待测样品印有油墨层区域摆放在温控装置上,同时在同样的环境下准备另外同一批次的一样品,作为变色对照样;所述油墨层中包括一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调节温控装置的温度为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的1/2变色临界温度范围的任一温度,对待测样品印有油墨层区域施加0.18MPa压力,持续10±1s后,通过目测对比查看待测样品与变色对照样是否变色。本发明所述方法直接针对印刷于纸基材料上的热敏变色油墨测定,贴近实际,简便易行,检验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填补了现有检测方法的空白。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711153317.9,申请日是2017年11月20日,发明名称是:热敏油墨印刷品的变色质量检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油墨的检验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印刷接装纸的变色临界温度范围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热敏油墨的变色质量检验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现有技术一般是将要检验的热敏油墨涂抹于测试板上,然后在热敏油墨的变色临界温度下观察油墨的变色情况。但是人工涂抹的力度、速度都会影响变色质量,不同的人员操作就会出现争议的检测结果。而且因为热敏油印刷于纸基材料上,受印刷工艺及其他油墨的影响,单纯采用热敏油墨涂抹于测试板上的方式并不能模仿实际热敏油墨在印刷于纸基材料上的变色情况,因此对热敏油墨的变色质量检验结果就会与热敏油墨的实际变色质量检验结果可能不同,也不能作为热敏油墨印刷于纸基材料的变色质量检验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造成检验结果出现争议,产品质量无法有效控制的现状,因此提供了一种热敏油墨印刷品的变色质量检验方法。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所述热敏变色油墨为在温度变化时,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在温度变化时,能往返变色的为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反之则为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所述变色临界温度为油墨印样在温度变化下颜色发生变化的温度。当然,油墨印样在温度变化下颜色发生变化的温度一般是一个温度范围,为简化方法,本发明在调节温控装置的温度或确定变色临界温度范围的极限温度时,一般以1℃为最小变化量。
另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对印有热敏变色油墨区域(或油墨层区域)分别施加0.18MPa压力且持续10±1s,是为了使得热敏变色油墨区域(或油墨层区域)能够与温控装置的温度达到一致。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印刷于纸基材料的变色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23℃±1℃、相对湿度50%±2%的环境下,将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印有热敏变色油墨区域分别摆放在温控装置上,调节温控装置的温度为变色临界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对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印有热敏变色油墨区域分别施加0.18MPa压力,持续10±1s后,取下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查看是否变色,通过目测,若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颜色一致,则判定待测样品合格;若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张颜色不一致,则判定待测样品不合格。
作为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印刷于纸基材料的变色质量检验方法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判定颜色是否一致时,由三人组成检查组,三人独立评判,并以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致的结果为判定结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逆的热敏变色油墨印刷于纸基材料的变色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23℃±1℃、相对湿度50%±2%的环境下,将三张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印有热敏变色油墨区域分别摆放在温控装置上,调节温控装置的温度为低于变色临界温度范围1℃,对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印有热敏变色油墨区域分别施加0.18MPa压力,持续10±1s后,快查看三张标准样张和待测样品查看是否变色,通过目测,若三张标准样张与待测样品颜色不一致,则判定待测样品不合格,完成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27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下双层的船用模拟器系统
- 下一篇:蜂窝板制备方法及蜂窝板钎焊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