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加工机床转台用馈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7536.6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5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李杰;周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机床 转台 馈电 装置 | ||
一种电加工机床转台用馈电装置,安装在转台主轴的中心孔中,包括绝缘压盖、碳刷轴、碳刷机构、防液环、进电件,碳刷轴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叠层设计的碳刷孔,碳刷孔中安装有碳刷机构,碳刷机构包含碳刷头、弹性件、调节件,碳刷轴上在每个碳刷孔的至少一侧开设紧定孔,紧定孔中设置有压紧调节件的紧定件。本方案通过碳刷轴及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在碳刷轴上设置的碳刷孔中安装碳刷头,这种叠层结构巧妙得应用了碳刷轴和转台主轴中心孔的空间,让碳刷头进行精密、均匀的滑动贴合导电,并且通过调节件的设置能让整个碳刷机构可靠、牢固且可调得固定,确保碳刷头与转台主轴的滑动贴合更可靠,避免接触不良,保证馈电可靠,提供良好的馈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加工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置与转台主轴中孔内的电加工机床转台用馈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加工是利用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腐蚀效应的一种加工方式,一般采用高频脉冲回路进行放电。现有的电火花加工机床通常为三轴直线运动操作,控制柜引出的两根电极线中,一根连接到夹持电极的主轴头上,另一根连接到工件或放置工件的金属磁力吸台上,这种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缺陷是用于安装工件的工作台是固定工作台,不能带动工件转动。需要附加旋转的转台,而转台主轴中加工电源与机床之间的连接导电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4771005U于2015年11月18日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为“201520423125.5”、名称为《设有回转工作台的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实用新型专利(以下简称“对比文件1”)中,参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对比文件1在绝缘盘4的卡盘侧(与卡盘连接的一侧)安装有导电环16,所述导电环和所述卡盘之间设有连接导线5,通过该导线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导电环设有碳刷装置,所述碳刷装置设有碳刷15,所述碳刷的外端面与所述导电环的盘面相接触,以此来完成在导电环随转盘一同转动的过程中,碳刷的外端面始终与导电环的盘面保持接触,由此形成了电极线、碳刷、导电环、卡盘和工件依次连接的电路。经分析研究,该方案是电解加工机床回转工作台馈电所用,适合千安倍大电流馈电,结构很大,对中小电流电加工机床转台馈电不是很合适。
中国专利CN110293271A于2019年10月01日公布了一件申请号为201910617893.7、专利名称为《大型卧式数控电解加工机床导电轴装置》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为“对比文件2”)中,参见对比文件2的附图1和附图4,对比文件2中的碳刷7放射状设置于基板6的两个端面上,碳刷7的端部与导电轴轴体5紧密接触,碳刷7穿过并固定于碳刷套21内,碳刷架20斜向安装在基板6上,碳刷套21与碳刷架20为卡扣式配合。经发明人分析研究发现,采用对比文件2的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电加工转台的馈电,但是由于碳刷7位于导电轴轴体5的外侧,在电加工过程中由于导电轴轴体5的运转、工作液的喷溅,会使导电轴轴体5及碳刷7上附着腐蚀物、碎屑等杂物,会带来导电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该方案结构也不紧凑,不利于电加工机床的整体结构布局。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台主轴的加工电源与机床之间连接导电时,存在的碳刷与主轴接触导电会有接触不良、碳刷导电结构过于臃肿等问题,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工机床转台用馈电装置,其目的是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台主轴的加工电源与机床之间连接导电时,存在的碳刷与主轴接触导电会有接触不良、碳刷导电结构过于臃肿等等问题,使转台馈电可靠,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利用转台内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加工机床转台用馈电装置,其创新点在于:该馈电装置安装在转台主轴的中心孔中,所述馈电装置包括绝缘压盖、碳刷轴、碳刷机构、防液环、进电件;
所述碳刷轴位于由所述绝缘压盖、防液环及转台主轴所形成的安装空间中;
所述碳刷轴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碳刷孔,所述碳刷孔沿所述碳刷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呈上下位置关系的叠层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压辊防粘黏结构的塑料压塑机
- 下一篇:一种系杆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