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热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81581.0 | 申请日: | 202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丘勇才;邬鹏;陈光需;严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00;B01D53/04;B01D53/22;B01D53/4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陈伟斌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空气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光电转换装置、外壳、纤维滤网层、HEPA滤网层、光‑热催化系统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风扇;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对称的提手,下端设置有齿轮,外壳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卡槽;所述纤维滤网及HEPA滤网层插设置在靠近于进气口一侧的卡槽上;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相对两侧表面上都固定安装有一层透气过滤膜,活性炭吸附层内部填充蜂窝煤质活性炭,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插装在靠近排气口的卡槽上;所述光‑热催化系统包括光热催化系统以及热催化系统;本发明为密闭条件下空气净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时间的暴漏在室内空气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室内空气综合征、建筑类相关疾病,甚至致癌。VOCs和PM2.5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家用产品,办公用品,打印机,热交换器系统,绝缘材料,压制木材,柴火炉以及管道泄漏等,各类室内环境中的VOCs种类多达300余种。主要是苯系物,醛类以及卤代烃,其中100余种能直接对人造成伤害甚至致癌,如甲醛、苯等。近几十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了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目前,已采用的室内空气污染常用控制技术包括吸附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热催化氧化技术等。吸附法多采用活性炭,吸附碳饱和之后,不但无法再进行吸附而且还会成为污染源,对于整个环境来说只是进行了污染的转移,并没有彻底的降解。臭氧技术主要是具有杀菌、消毒、除臭的作用,对于VOCs的降解效率低,而且臭氧对于人体和环境是有害的,不慎泄露的话,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催化技术虽然能耗低,光催化剂廉价、无毒,但是对光源要求高,同时光催化剂容易因为光生电子-空穴复合而失活,且回收困难。而热催化氧化技术存在的最主要缺点在于耗能高。因此,实现VOCs的彻底转化,并且降低能耗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的不足,将光-热催化技术和过滤与
吸附技术相结合,在彻底分解VOCs的同时,保证排放气体得到的有效的净化。发明采用四方体的外形结构,内部为光-热催化系统,前端设置有可拆卸夹板,便于更换滤网,吸附层以及催化剂。顶部设置有提手,底部设有齿轮,易于搬运转移。还将HEPA滤网过滤技术、活性炭颗粒吸附技术和光-热催化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在进行光-热催化之前通过过滤技术除去空气当中的PM2.5颗粒,有效的防止了在光-热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焦炭化现象,减少了光-热催化剂的污染现象,有效的保证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催化活性。光-热催化系统内部设有一层多孔光热催化膜,一层多孔热催化膜,阳光充足时使用光热催化系统,阳光不足时,使用热催化系统,实现光热催化和热催化的有效结合,降低能耗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催化效果。之后的活性炭吸附层可以通过其吸附作用,降低光-热催化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和未被催化的VOCs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光-热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光电转换装置、外壳、纤维滤网层、HEPA滤网层、光-热催化系统和活性炭吸附层;
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后端设有风扇及出气口,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卡槽;
所述纤维滤网层及HEPA滤网层插设置在靠近于进气口一侧的卡槽上;
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包括位于外壳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置于排气口处的风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风扇连接;
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相对两侧表面上都固定安装有一层透气过滤膜,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插装在靠近排气口的卡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1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