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9869.4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质 弹性 固定 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包括植骨支撑部和用于支撑在椎骨间隙前部中的弹性支撑固定部,植骨支撑部上设有植骨腔,弹性支撑固定部和植骨支撑部连接在一起,弹性支撑固定部上安装有依次穿接固定在椎骨终板骨皮质、松质骨以及侧方骨皮质的固定结构。采用该结构,弹性支撑固定部能够产生微量的弹性形变,在患者低头、抬头或者扭头的过程中,弹性支撑固定部可以通过弹性形变来减小应力集中以及应力遮挡,从而降低术后固定结构松动、退出、骨吸收等现象发生的几率,固定结构依次穿接固定在椎骨终板骨皮质、松质骨以及侧方骨皮质上,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从而有利于植骨材料在椎骨间隙中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
背景技术
人的椎体骨由外层的皮质骨和里层的松质骨构成,松质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椎体内部,椎体表面和终板由坚硬且强度较大的皮质骨构成。已经有文献研究报道骨密度是影响螺钉固定强度重要因素之一,当螺钉参数一致时,椎体骨密度增加螺钉固定强度随之增加;皮质骨强度和密度均高于松质骨,因此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增加螺钉固定强度,减少螺钉退出风险。
当前颈椎外科技术中,为了增强螺钉固定强度,可以采用以下2种螺钉固定技术:一是颈椎前路逆向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处骨皮质较厚),二是螺钉从椎体前方皮质向后穿破椎体后壁从而达到双皮质固定。但是基于上述技术生产出来的融合器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之处,螺钉经过前方微型钛板螺钉孔后穿过终板进入椎体松质骨内,固定强度有限,并且前方钛板为一个整体,弹性模量较大,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现象均较为明显,术后螺钉松动、退出、骨吸收等现象发生率风险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融合器所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之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皮质弹性固定融合器,包括植骨支撑部和用于支撑在椎骨间隙前部中的弹性支撑固定部,所述植骨支撑部上设有用于填充植骨材料的植骨腔,所述弹性支撑固定部和所述植骨支撑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支撑固定部上安装有依次穿接固定在椎骨终板骨皮质、松质骨以及侧方骨皮质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弹性支撑固定部包括柔性填充物以及由前侧板、后侧板、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拼接而成的中空壳体,所述柔性填充物填充在所述中空壳体内部,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厚度均为A,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的厚度均是B,A>B。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上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均是钛板,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厚度均是1mm,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的厚度均是B,0.3mm≤B≤0.5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柔性填充物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柔性填充物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植骨腔的腔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的细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上侧板的上表面和/或所述下侧板的下表面和/或所述植骨支撑部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防滑的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火涂料
- 下一篇:一种含动物白蛋白的保健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