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8930.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贤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13/00;A01C1/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蒯建伟 |
地址: | 2123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秧苗 方法 | ||
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优质水稻种子,对种子进行多次间歇清水浸种和间歇消毒浸种,直至其破口发芽;(2)将所述种子播种在育秧田中,育秧30‑35天后,得秧苗;(3)将所述秧苗移栽至基田中,并覆上薄水;(4)在移栽后10‑20天,进行除草和施肥,得壮苗,本发明改变了传统育秧18‑25就播种的方式,选择育秧30‑35天后秧苗再大一些再进行插秧,缓解了农忙,由于秧苗长得较大,因此可灌溉薄水,防止生长杂草,使水稻秧苗茁壮成长,提高了后期水稻产量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传统水稻播种是在育秧18-25天就将秧苗播种至稻田中,使得农忙周期短,且由于秧苗较小,不能加水,使得杂草丛生。
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水稻插秧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优质水稻种子,对种子进行多次间歇清水浸种和间歇消毒浸种,直至其破口发芽;
(2)将所述种子播种在育秧田中,育秧30-35天后,得秧苗;
(3)将所述秧苗移栽至基田中,并覆上薄水;
(4)在移栽后10-20天,对所述田块进行除草和施肥,得壮苗。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间歇清水浸种,先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8-10h,取出种子静置2-5h,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8-10h,所述间歇消毒浸种为先将种子浸泡在消毒水中8-10h,取出所述种子静置2-5h,再将所述种子浸泡在消毒水中8-10h。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移栽前10-30天对所述田块进行翻耕、施肥和消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3)中,灌溉薄水的厚度为3-5公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3)中,移栽前施肥的肥料为秸秆腐熟物,用量为50-100kg/亩。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3)中,秧苗的种植穴间隔为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育秧18-25就播种的方式,选择育秧30-35天后秧苗再大一些再进行插秧,缓解了农忙,由于秧苗长得较大,因此可灌溉薄水,防止生长杂草,使水稻秧苗茁壮成长,提高了后期水稻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水稻秧苗的稀播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优质水稻种子,对种子进行多次间歇清水浸种和间歇消毒浸种,直至其破口发芽;
(2)将所述种子播种在育秧田中,育秧33天后,得秧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贤米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贤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