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5408.X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均;王大玮;王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2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械 结构 变形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包括:起重机和检测小车,检测小车安装在起重机的顶部,起重机的顶部设置有横梁,横梁的两侧形成有检测槽,横梁的顶面中部纵向开设有移动槽;检测小车包括车体、检测杆和行走机构,检测杆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置于车体的两侧,检测杆呈倒置的U型结构,且检测杆的一端延伸至车体内部、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检测槽内。本发明检测小车可在起重机上来回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检测杆下端贴于横梁表面来对横梁进行检测,在横梁变形时检测杆会受到一定影响产生位移,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信号则为横梁变形,搭配红外测距机构检测两个检测杆之间的距离,检测结果较为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起重作业是将机械设备或其他物件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种工业过程。多数起重机械在吊具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一般来说,起重机械工作时,取料、运移和卸载是依次进行的,各相应机构的工作是间歇性的。起重机械主要用于搬运成件物品,配备抓斗后可搬运煤炭、矿石、粮食之类的散状物料,配备盛桶后可吊运钢水等液态物料。有些起重机械如电梯也可用来载人。在某些使用场合,起重设备还是主要的作业机械,例如在港口和车站装卸物料的起重机就是主要的作业机械。
现有技术中采用红外发射器固定在起重机械上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接收器和发射器裸露在空气中,吊装工作区域粉尘扬起后容易附着在接收器和发射器上,造成检测失灵,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包括:起重机和检测小车,所述检测小车安装在起重机的顶部,所述起重机的顶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形成有检测槽,所述横梁的顶面中部纵向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吊梁;所述检测小车包括车体、检测杆和行走机构,所述检测杆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置于车体的两侧,所述检测杆呈倒置的U型结构,且检测杆的一端延伸至车体内部、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检测槽内,两个所述检测杆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检测杆延伸至车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红外测距发射器、另一个所述检测杆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红外测距发射器相对应的第一红外测距接收器;所述检测杆的顶面且位于车体内均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车体的内顶部对称安装有与红外发射器向对应的红外接收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杆的外侧中部均焊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均安装有第二红外测距发射器,所述第二红外测距发射器的发射端朝向相反,且两个所述检测槽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配合第二红外测距发射器使用的第二红外测距接收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电机、移动轮和辅动轮,所述电机安装在车体的内部,所述车体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和两个固定板,所述移动轮中部设置有传动杆且通过传动杆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且与连接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杆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均安装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处于同一垂直面,且所述传动杆上的链轮安装在连接板和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且通过链条传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体的底部还开设有四个辅动槽,所述辅动轮均安装在辅动槽内且辅动轮的中部设置有轴杆,所述辅动轮通过轴杆与车体转动连接,所述辅动轮的中部安装有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未经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5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水面捕鱼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鱼眼镜头的定位组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