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家用餐厨垃圾堆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4910.9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2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季;丁国春;陈彦廷;张贤明;孟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家用 垃圾 堆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家用餐厨垃圾堆肥设备,包括:进料粉碎装置;挤干装置;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上开设菌种接种口;生化系统,餐厨垃圾依次通过进料粉碎装置、挤干装置和进料通道,进入生化系统,菌剂由进料通道进入生化系统;所述生化系统包括生化仓和后腐熟仓,生化仓轴向分为多个仓体,相邻两个仓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开设孔洞,其中,最后一个仓体为卸料仓,其余仓体为发酵仓,第一个发酵仓开设进料口与进料通道连通,所述卸料仓开设卸料口连通后腐熟仓;所述生化仓设有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本设备采用分仓式发酵进行餐厨垃圾处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人工、时间成本,快速成肥,提高资源化效率的同时不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家用餐厨垃圾堆肥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的餐厨垃圾产量大,产生面广,产生源分散。据估计,全国城市的餐厨垃圾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年,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中占约37%-57%,这个百分比在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5%。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消费水平的不短提升,餐厨废弃物的生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餐厨垃圾已经占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40%,如何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我国正面临的迫切问题。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主要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大量餐厨垃圾进行加工处理转化的相关设备机器或是加工处理流水线,无论是大型的餐厨垃圾处理流水线还是小型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餐厨垃圾的处理加工工作,能够将这些社会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转化为其他行业中可利用的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目前中国的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这两大技术。
好氧堆肥是由微生物群落驱动的好氧发酵过程,能将有机废弃物分解成稳定的物质,利用好氧堆肥技术产生有机肥,可以促进营养资源的安全无污染回收及利用。由于餐厨废弃物高有机质含量,全面的营养成分和丰富的微生物,好氧堆肥技术可以使餐厨垃圾有效降解。餐厨垃圾处理设备能够更好更快的对于餐厨垃圾中包含的有机物或是其他成分物质加以分解或是转化,最终转变为可利用的物质资源。
餐厨垃圾具有污染且多相组成、高水分含量和低热值特性决定了资源化利用极具挑战性。当前的餐厨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集中收运处理和就地分散式处理,许多发达国家多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处理。家庭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约为1~2kg,但是餐厨垃圾分类带来的困难不利于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态,而通过推广家用堆肥设备的方式将自制厨余堆肥的概念带入更多家庭,简化它的操作流程,方便人们使用,才有可能鼓励更多人去践行环保理念。
餐厨垃圾堆肥设备通常没有涵盖餐厨垃圾预处理部分,导致餐厨垃圾颗粒较大,水分较多,不利于堆肥效果。现有餐厨堆肥设备有集中处理的大型设备,也有较小型的社区就地处理设备,但是鲜有适合家庭堆肥的美观实用的一体化设备。同时,这些餐厨垃圾设备同时存在堆肥效率慢,堆肥品质不佳,人工操作复杂等问题。
对于现有技术的家用堆肥设备可以总结为:
1、设备复杂,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搅拌、曝气等操作,浪费了大量人工时间成本,不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同时限制了家用堆肥设备的推广;
2、餐厨垃圾肥料化效果较差,没有后熟区,腐殖质得不到最大程度的转化与积累且如果堆肥不能及时利用时,存放问题给用户带来困扰;
3、多为单仓发酵,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腐熟程度不同的物料进入堆肥进程,影响堆肥微生物群落演替进程进而导致堆肥进程减慢,且堆肥品质无法保证,不能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堆肥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家用餐厨垃圾堆肥设备,采用分仓式发酵进行餐厨垃圾处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人工、时间成本,快速成肥,提高资源化效率的同时不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体化家用餐厨垃圾堆肥设备,包括:
进料粉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4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