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0638.7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黎苏缘;黎开全;孙朝洪;戴勤波;万伟;黎开云;蒋伟;石培辛;黄其勇;黎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地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透水 道路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其包括道路和植草沟,道路两侧均设置有路肩,植草沟内设有蓄水结构,道路包括透水路基和铺装层,铺装层包括多个路砖,路砖包括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一以及垫块二,垫块一正六棱柱状结构大于垫块二,环绕垫块二设置有三个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三,垫块三的两个对角棱边与垫块一的相邻两个六角棱边重合,垫块三的另外两个相邻的棱边与垫块二的相邻棱边重合,垫块三远离垫块二并朝向垫块一的棱边呈倒角设置,垫块一和垫块二过渡棱边成型有斜面且斜面位于相邻两个垫块三之间,环绕垫块一背离其中心轴线开口的环槽一。本发明排水效果相对较佳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水溅射到行人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海绵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具体来讲以道路、城市建筑、公园等基础设施为载体,对建筑表面收集或产生的雨水和废水进行下渗、净化、滞蓄和回用,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统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的目的。目前城市道路的硬化使地表水不能收集或渗入地下,导致大量可回收水资源浪费,因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道路的改造升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5894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生态景观道路及施工方法,其技术要点为:包括道路拼装单元和聚氨酯层,所述拼装单元包括位于道路中部的盲道砖、位于盲道砖两侧的路砖、用于支撑盲道砖和路砖的支撑砖、位于路砖两侧的路缘石和栏杆;所述路砖与盲道砖上开设有排水孔,支撑砖和路缘石上侧面开设有引水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相对较大,雨水来不及自排水孔排出时,若路砖有所松动,行人在下雨时行进会相对较快,踩踏到松动的路砖时,雨水较为容易因为挤压自排水孔向上喷出,溅射到行人,使得实用效果相对不佳,同时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仅通过排水孔向地面排水,会使得雨水较大时该道路来不及排水导致路面积水,进一步使得使用效果相对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其排水效果相对较佳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水溅射到行人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包括道路和设置于道路一侧或两侧用于排蓄水的植草沟,所述道路两侧均设置有可排水的路肩,所述植草沟内部设置有用于蓄水再利用的蓄水结构,所述道路自下而上包括用于渗水及支撑的透水路基和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路砖,所述路砖为渗水砖或透水砖,所述路砖包括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一以及垫块二,所述垫块一和垫块二同中心轴线且垫块一正六棱柱状结构大于垫块二,环绕所述垫块二设置有三个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三,所述垫块三的两个对角棱边与垫块一的相邻两个六角棱边重合,所述垫块三的另外两个相邻的棱边与垫块二的相邻棱边重合,所述垫块三远离垫块二并朝向垫块一的棱边呈倒角设置,所述垫块一和垫块二过渡棱边成型有斜面且斜面位于相邻两个垫块三之间,环绕所述垫块一开设有背离其中心轴线开口的环槽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地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地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