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9502.4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东;黄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派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20/00 | 分类号: | G16H20/00;G16H20/10;G06Q30/0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强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人群 基于 标准 治疗 处方 实际 评判 方法 | ||
1.一种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指定区域范围内某慢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集,所述标准治疗方案集中包括至少两种标准治疗方案,每个标准治疗方案都包括具体的治疗项目以及对应的日均花费;
S2、获取该指定区域范围内该慢性疾病的每位患者在设定时间内的各个治疗项目及其对应的实际日均花费,以组成该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
S3、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与各所述标准治疗方案的内积,以在所述标准治疗方案集中分别查找出与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分别计算每位患者实际治疗方案和与其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的内积角度之比和模之比;
S4、建立每位患者所对应标准治疗方案的特征变量,所述特征变量包括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编号、对应的内积角度比、对应的模之比、各个治疗项目的费用占比和数量;
S5、使用步骤S4中的特征变量作为输入,通过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并计算每个类的特征;
S6、对聚类结果进行解释,并对每位患者进行综合的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中使用的项目集合为(项目1,项目2,…,项目n),将治疗方案在n个治疗项目的维度上进行向量化,其中每个向量的维度均为n,则可获取标准治疗方案(项目1日均花费,项目2日均花费,…,项目n日均花费),则标准治疗方案集可表征为{S1,S2,S3,…S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内积计算公式为,
其中,si为标准方案集中的第i个标准治疗方案;tj为患者j的实际治疗方案。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与各所述标准治疗方案的内积,比较内积大小,以在所述标准治疗方案集中分别查找出与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内积最大的标准治疗方案即为与相应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将每个患者对应的最接近的标准治疗方案记为sz。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和与其最相近的标准治疗方案的内积角度之比和模之比,内积角度之比计算如下,
arg sz/argtj=sz·tj/|sz|·|tj|
模之比计算如下,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首先需要将每位患者所对应标准治疗方案的特征变量记为行向量,将所有的行向量按列累积得到设计矩阵M={v1,v2,v3,…vn},其中,vj为第j位患者的特征变量,vj按分量展开的形式为(患者j对应的标准治疗方案编号k,内积角度之比,模之比,治疗用药占比,项目数量)。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对慢病人群基于标准治疗处方的实际治疗处方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特征变量中各个变量的解释为,标准治疗方案编号表征患者对应的标准治疗方案,内积角度之比表征患者实际治疗方案与标准治疗方案使用项目结构上的偏差,模之比表征在标准治疗方案上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是用药量,治疗项目的费用占表征应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是否是治疗性方案,项目数量表征基于疾病经验判断是否项目种类过多;给每个变量设定指标,若特征偏向正常,则指标为1;否则为0;得到每个特征对应的指标后,将所有指标求调和平均数以获取每位患者最后的评分;求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j为患者j对应的最后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派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思派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95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