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5979.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喜;纪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G01J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获取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感测的第一光感数据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感测的第二光感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光感数据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之外光源的光源类型;基于预先设置的光源类型和比例系数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光源类型获取所述第二光感数据的比例系数;所述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光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感测所述显示屏漏光的比例;基于所述比例系数、所述第一光感数据和所述第二光感数据获取用于表征显示屏所处环境对应外部环境光的光感数据。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光源来调整比例系数,使光感数据与外部光源相匹配,有利于提升所获取的光感数据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全面显示屏,这样光传感器(sensor)需要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由于显示屏存在漏光,使得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外界环境光包括漏光,影响到光感数据的准确度。
为去除显示屏的漏光,相关技术中在显示屏下设置两个光传感器,参见图1,光传感器1直接设置在显示屏之下,显示屏向上发射的光线被盖玻璃的反射,与外界环境光经过显示屏中的偏振片、1/4玻片,透过支撑膜PET后到达光传感器1,这样光传感器1可以感测到外界环境光和漏光。光传感器2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在显示屏和光传感器2之间,还设置有1/4玻片和偏振片,外界环境光经过显示屏中的偏振片形成线偏振光,再经过1/4玻片形成圆偏振光,透过支撑膜PET后到达第二个1/4玻片,此时圆偏振光成为线偏振光,由于第二个偏振片的角度与显示屏中的第一个偏振片相互垂直,从而可以将外界环境光滤除,即光传感器2仅感测漏光。这样,光传感器1获取的光感测数据减去光传感器2获取的光感测数据,得到减值即是漏光数据,即als(i)=als1(i)-k*als2(i),i是传感器1和2的各个光波检测通道,als1(i)表示i通道的Count值,k表示两个传感器感测漏光的比例系数。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感数据获取方法,适于显示屏下设置有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外界环境光和所述显示屏的漏光,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显示屏的漏光,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感测的第一光感数据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感测的第二光感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光感数据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之外光源的光源类型;
基于预先设置的光源类型和比例系数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光源类型获取所述第二光感数据的比例系数;所述比例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光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感测所述显示屏漏光的比例;
基于所述比例系数、所述第一光感数据和所述第二光感数据获取用于表征显示屏所处环境对应外部环境光的光感数据。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光感数据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之外光源的光源类型,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光感数据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光感数据;
获取第一通道的光感数据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光感数据的比值;
基于预先设置的比值和光源类型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比值获取外部光源的光源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获取预先设置的光源类型和比例系数的对应关系的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置于预设的黑色吸光的密闭光箱内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依次显示不同纯色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