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油性物质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5920.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保意;王双全;王康;张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油性 物质 是否 属于 散装 持久性 油类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油性物质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试验装置,包括340℃测试模块、370℃测试模块和控制系统,340℃测试模块和370℃测试模块共用一套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340℃测试模块、370℃测试模块控制相连,340℃测试模块和370℃测试模块结构相同,每个模块均由温控系统、蒸馏系统、升降系统三部分组成。本发明通过温度控制程序对坩埚容器和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将传热介质加热到目标温度,通过熔盐对蒸馏烧瓶内样品进行加热,解决了目前只能搭建简易蒸馏装置测定散装持久性油类的问题,跟传统蒸馏装置相比,用熔盐作传热介质,既解决了高温蒸馏的难题,也创造了盐浴的环境,保证温度的稳定性,提高了实验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油性物质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规范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于2019年5月30日发布《需布设围油栏或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名录》的公告,要求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货物的船舶从事装卸和过驳作业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采取包括布设围油栏在内的防污染措施。
《名录》列出了部分的散装持久性油类名单和简要的测试方法,但根据调查,目前国内尚未对该测试方法研究出对应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油性物质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试验装置,用于测定油性物质在散装运输过程中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为散装持久性油类的分类提供技术支撑,为海事部门对散装持久性油类的防污染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测定油性物质是否属于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试验装置,包括340℃测试模块、370℃测试模块和控制系统,340℃测试模块和370℃测试模块共用一套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340℃测试模块、370℃测试模块控制相连,340℃测试模块和370℃测试模块结构相同,每个模块均由温控系统、蒸馏系统、升降系统三部分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电加热器、坩埚容器和传热介质,坩埚容器设置在电加热器上,传热介质设置于坩埚容器中,通过电加热器对坩埚容器和坩埚容器内部的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使传热介质处于熔融状态,并能控制传热介质的温度稳定在340±2℃或370±2℃。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与电加热器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蒸馏系统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收集量筒和电子天平,冷凝管与蒸馏烧瓶的侧管出口相连,收集量筒与冷凝管的出口相连,收集量筒设置在电子天平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天平与控制系统电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系统设置于控温系统的下方,用以控制控温系统的升降,使控温系统中的传热介质与蒸馏烧瓶接触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系统为升降电机,由控制程序中的升降控制程序控制相连。
升降系统设置于控温系统的下方,用以控制控温系统的升降,试验时使控温系统上升,将蒸馏烧瓶没入装有熔盐的坩埚容器中,给蒸馏烧瓶提供热源;试验结束后,使控温系统回归到原位置。升降系统主要为升降电机,由升降控制程序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容器为圆柱形,上部开口,开口处设有可移动旋转的盖子,盖子分两部分,中间有孔,孔的直径比蒸馏烧瓶的瓶颈部的直径略大。
蒸馏烧瓶进入坩埚容器后,盖子从两边旋转盖上,减少内部温度波动。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容器的外直径为119~121mm,壁厚为3~5mm,高为124~12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