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3480.0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9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维万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70 | 分类号: | A24F40/70;A24F40/46;A24F40/10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杨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器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储液件、雾化组件和进气管,雾化组件设置在储液件的一端,储液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和出气通道,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组件、雾化腔及进气口,发热组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的烟雾充斥于雾化腔内,进气口与雾化腔及外部大气均连通,雾化腔与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外部大气连通,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出气通道的进气端。本发明的雾化器,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出气通道的进气端,如此,温度较高的烟雾和温度较低的外部气体混合,使得烟雾充分冷凝形成较大烟雾颗粒,冷凝效果好,用户使用体验提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吸液件由于其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以及不易产生焦糊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吸液加热模块中,然而在吸液件的实际生产工艺中,在保证吸液件具有一定的产品合格率的前提下,如何使制得的吸液件既具有较高的导液速率同时吸液件的强度也满足要求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市场上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采用纤维棉材质的导液绳缠绕发热丝的发热组件,气溶胶形成基质传导效率低,且当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输出功率过高时导液绳会因缺液而发生烧焦的现象,进而产生异味,影响用户吸烟口感;另外,发热丝上各处发热量基本一致,当导液绳上各部分吸收不等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时,气溶胶形成基质量多的部分无法被发热丝充分雾化,进而导致漏液,气溶胶形成基质量少的部分因无法满足雾化需要易发生导液绳干烧的情况,以上,均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气溶胶发生装置,又名电子雾化器,其是一种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形成烟雾以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使用时,形成的烟雾在用户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至出气通道内,最终进入至用户口中。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形成的烟雾的温度相对较高,烟雾在进入至出气通道内时无法充分冷凝,导致最终进入至用户口中的烟雾十分干燥,用户吸食口感不佳,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产品合格率,同时兼具较高导液速率以及较高强度的吸液件及其制备方法、发热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由硅藻土、玻璃粉以及造孔剂通过烧结工艺制得,所述吸液件中大于80%的孔径集中在14.21~20.21μm之间,所述吸液件的开放孔隙率为55~65%。
进一步地,所述造孔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造孔剂的球度为0.9~0.95,所述造孔剂的粒径为15~70μm。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粉的Tg(玻璃化温度)为750~800℃,玻璃粉的Tf(粘流温度)为900~950℃。
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预混料:将硅藻土、玻璃粉以及造孔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2)制备压铸料:将步骤1)制得的预混料与成型助剂混合,得到压铸料;
3)制备陶瓷胚体:将步骤2)制备的压铸料进行压铸成型,得到陶瓷胚体;
4)脱胶处理:将步骤3)制备的陶瓷胚体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60℃,保温5~20min;再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60~250℃,保温100~150min,然后停止加热,冷却;
5)制备吸液件:将步骤4)得到的陶瓷胚体以2~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80~250℃,保温5~20min;再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保温40~80min;再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70~1080℃,保温90~130min,得到吸液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维万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维万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3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