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锰废水连续处理回收锰和氨氮资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2566.1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毛拥军;王金明;王东;宾婵婵;余侃萍;陈沪飞;陈泽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G45/00;C01C1/02;C02F103/1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刘向丹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锰 废水 连续 处理 回收 资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锰废水连续处理回收锰和氨氮资源的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将电解锰废水送入1级搅拌反应池,调节pH值同时添加碳酸氢铵溶液;将反应后的废水送入1级沉淀池,添加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底流沉渣经压滤得到碳酸锰渣;将上清溢流和所述压滤滤液送入2级搅拌反应池,调节pH值使剩余的锰及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并使氨氮生成游离氨;将反应后的废水送入2级沉淀池;将上清溢流送入3级搅拌反应池,添加碳酸盐,生成碳酸钙沉淀;将反应后的废水送入3级沉淀池;将上清溢流经预热后送入汽提脱氨塔进行脱氨处理;将塔釜出水调节pH值后排放。本发明实现了电解锰综合废水的有效治理与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锰行业车间废水处理及含锰及氨氮废水中有价成分回收利用及资源化技术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含锰及氨氮废水连续处理回收锰、氨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电解锰工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出 口和消费大国。电解锰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污染负荷重,废水中含有锰、氨氮、悬 浮物等多种污染物,同时富含大量钙、镁离子,其中的锰及氨氮既是一种污染物,也是一种 资源。
环境污染己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绝不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提倡尽可能消除污染、减少环境危害和资源合理利用、减缓资源耗竭,也可概括为谋求最低限度产生污染和最高限度利用资源,其核心是以“全程”控制污染战略取代“末端”控制污染战略,清洁生产是实现环境保护战略由末端控制转向污染全过程控制的必由之路,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电解锰行业作为典型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行业,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对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处理含锰及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和微电解法。这类方法对高 浓度锰离子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但是要达到符合排放标准要求,仍存在较大问题。如采用氢 氧化钙沉淀法需要较高pH值才可能实现出水锰离子浓度达到2mg/l左右,并且出水不稳 定,同时由于大量钙离子的引入,沉淀渣难以资源化利用。而微电解技术由于其运行成本 高、控制难度大、技术较不成熟,目前还没有工程应用。
至今已提出的多种处理含锰废水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极 少。公开号为CN03172194A与CN102728230A的发明专利中提出膜组合工艺,该工艺存在 的主要问题为运行过程膜负荷高、运行条件苛刻、操作难度高,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出 水氨氮存在不稳定现象,需要增设过滤吸附系统,增加运行成本。专利号为CN104005050A 公开了一种电解锰废水中二价锰处理回用方法,是沉淀法与离子交换法有机结合,沉淀法能 够降低处理负荷,同时对其他掺杂的金属离子也有去除作用,保证后续离子交换系统处理效 果。离子交换系统保证了出水残余锰离子的去除,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成本较高。公开号 为CN102464372A的发明专利提出萃取的方 法,但只适用于低浓度含锰废水的处理。公开号为CN101838064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采用树 脂交换方式回收废水中锰和氨氮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通过树脂实现将锰、氨氮分 开处理,对于电解锰厂实际产生的复合污染废水,无法实现分别回收锰和氨氮。以上技术均 未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 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可连续处理的从电解锰车间废水和电解锰渣库废水中回收锰、氨氮 资源的方法,既可以有效回收锰,后续又可以回收合格氨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解锰废水连续处理回收锰和氨氮资源的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2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