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千叶轮自动打包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2359.6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谭禧龙;陈玖秀;曾嘉维;李泽新;任一飞;王艳春;黄法;陈铁牛;蔡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B13/20 | 分类号: | B65B13/20;B65B1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轮 自动 打包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千叶轮自动打包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其具有输出工件的出料端;夹料装置,其包括机架、第一电机、接料板、第二电机、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接料板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第一电机带动接料板转动,接料板与机架的连接点位于出料端的右方,接料板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接料板可转动至出料端的正下方,第一夹具的底部与第二夹具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接料板的右侧面,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转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之间形成用于夹紧工件的夹紧空间;捆带机,其用于对夹紧空间内的工件捆带,本发明均利用机械完成,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千叶轮自动打包生产线。
背景技术
千叶轮,又名千页轮、卡盘式页轮,属于涂附磨具的一种,主要用于材料表面的打磨和抛光,其在制造过程中涉及对千叶轮打包捆带的工序,传统的方法是先人工用烙铁将捆带首尾连接成一定大小的圆形,将千叶轮放置在千叶轮捆绑设备上,并将钢丝绳套住千叶轮,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在电机的带动下将千叶轮外径缩小,然后手工将准备好的圆形捆带放入千叶轮,从而实现千叶轮的包装,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千叶轮钢丝绳的拉紧动作是机器完成的外,其余操作全部要人工进行,融接捆带、放置捆带、千叶轮的搬运等等也全部是人工完成,而且一台机器需要一人操作,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
在现有的包装机中,有一种自动捆带机,又叫自动捆扎机,主要由送带、退带、接头连接切断装置、传动系统、轨道机架及控制装置所组成,可将扎带自动捆扎到物体表面上,然后对扎带切断,并将扎带的两端粘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对物体的捆扎,整个过程非常快捷方便,但市面上并没有利用此捆带机对千叶轮进行捆带包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千叶轮自动打包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千叶轮自动打包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其具有输出工件的出料端;夹料装置,其包括机架、第一电机、接料板、第二电机、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所述接料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接料板转动,所述接料板与所述机架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出料端而位于所述出料端的右方,所述接料板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接料板可转动至所述出料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夹具的底侧与所述第二夹具的底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接料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转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形成用于夹紧工件的夹紧空间;捆带机,其用于对夹紧空间内的工件捆带。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外设的千叶轮放置在上料装置内,由上料装置上料,并从出料端推出,第一电机带动接料板旋转,使接料板转动至出料端的正下方,从出料端推出的千叶轮掉落至接料板的右侧面上,接料板上的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此时为相互远离的状态,形成的夹紧空间较大,千叶轮直接掉落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底部,此时再利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旋转,使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相互合拢,夹紧空间变小,并将千叶轮的外周面压紧,使得千叶轮的直径缩小,在对千叶轮压紧后,第一电机带动接料板转动至原位置,由于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已经将千叶轮的外周面压紧,可直接使用捆带机对千叶轮的外周面进行捆扎,并且由于利用了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对千叶轮进行夹持,避免了捆带机捆扎时扎带会捆绑到人手上的问题,整个过程均利用机械完成,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具正对所述第二夹具的侧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一夹具互为前后对称结构。利用第一夹具上的弧形面与第二夹具上的弧形面可对千叶轮的外周面进行更好的包裹夹紧,使得千叶轮整体不容易松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2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