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9019.8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廖建国;黎光军;潘怡华;夏翔;郑柯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定位 加固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该体系包括结构楼板以及与结构楼板连接为一体的结构反梁,在结构反梁的两侧对称地支设有梁侧模板,在两侧梁侧模板上对称地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是由水平杆以及垂直焊接在水平杆上的竖杆构成,在竖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侧“L”型支架的竖杆通过对拉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在结构反梁上,且水平杆与结构楼板的表面接触;本发明通过在结构楼板与结构反梁交接处结构反梁侧面采用模板及焊接钢框架固定,解决结构反梁定位不准确及成型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减少材料的损耗浪费,保证了结构反梁的加固要求,同时增强结构反坎与结构楼板的整体性,保证结构反梁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的施工技术尚未成熟,采用常规的钢管斜撑的反梁加固体系的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的情况下,结构反梁整体的成型效果及成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结构反梁的常规加固体系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无法进行周转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结构牢靠的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以解决结构反梁成型效果及成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保证了结构反梁定位精确及不易偏位,而且后期整套加固体系可周转,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包括结构楼板以及与结构楼板连接为一体的结构反梁,在结构反梁的两侧对称地支设有梁侧模板,在两侧梁侧模板上对称地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是由水平杆以及垂直焊接在水平杆上的竖杆构成,在竖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侧“L”型支架的竖杆通过对拉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在结构反梁上,且水平杆与结构楼板的表面接触,在水平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和第二通孔;在结构楼板上位于结构反梁的两侧分别预埋有两对中空的塑胶固定器,在外侧两根塑胶固定器中压入有塑胶套管,所述塑胶套管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的上端穿过水平杆上的第二通孔后通过螺母固定,在内侧两根塑胶固定器内插入有钢筋头,且钢筋头的上端插入“L”型支架下部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所述水平杆的外端设置有预留段,竖杆焊接在预留段内侧,且预留段的长度等于梁侧模板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水平杆和竖杆之间焊接有斜撑。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结构反梁定位加固装置的结构反梁定位加固方法,首先在结构楼板的板底模板上且位于结构反梁的两侧分别预埋两对中空的塑胶固定器,在外侧两根塑胶固定器中压入塑胶套管,并将塑胶套管与螺杆螺纹连接,在内侧两根塑胶固定器内插入有钢筋头;此时,将两个“L”型支架对称地支设在结构反梁两侧,并使钢筋头的上端插入“L”型支架的水平杆的定位孔中,然后将两侧“L”型支架的竖杆通过对拉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在结构反梁上,并使“L”型支架的水平杆与结构楼板的表面接触,再采用螺杆的上端穿过水平杆上的第二通孔后通过螺母固定即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在结构楼板与结构反梁交接处结构反梁侧面采用模板及焊接钢框架固定,解决结构反梁定位不准确及成型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减少材料的损耗浪费,保证了结构反梁的加固要求,同时增强结构反坎与结构楼板的整体性,保证结构反梁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L”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结构反梁;2-梁侧模板;3-塑胶套管;4-塑胶固定器;5-螺杆;6-螺母;7-对拉螺栓;8-“L”型支架;9-钢筋头;10-结构楼板;11-板底模板;12-第二通孔;13-竖杆;14-水平杆;15-斜撑;16-定位孔;17-预留段;18-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9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