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得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0803.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忠;顾桂荣;顾志强;李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忠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8/00;H04W12/06;H04W12/08;H04W76/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蓝牙 一对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得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手机的蓝牙功能,搜索周围蓝牙终端并且将设备的名称显示在列表中;S2:若蓝牙终端已经与该手机有过连接,则蓝牙终端的MAC地址将已经储存到所述的手机中,选中连接后蓝牙终端上弹出是否接受匹配的对话框;S3:若用户选中未匹配的蓝牙终端进行连接,所述手机将产生一个独立的密码,在对应的蓝牙终端上输入该密码即可实现连接;S4:选中手机中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蓝牙传输,选择接受该文件的各个蓝牙终端,对应的蓝牙终端上会弹出是否接受该文件的对话框。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手机可同时向处于连接状态的蓝牙终端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蓝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得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蓝牙外设设备采用低功耗蓝牙技术与具有控制功能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低功耗蓝牙模块中最简单、最常见的通讯方式就是串口透传。它最大的优势在于降低开发难度、减少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只需具备串口开发的能力和了解简单的蓝牙知识,而无需深入了解蓝牙复杂的协议栈,即可完成蓝牙部分的开发。同时,低功耗蓝牙是蓝牙技术联盟设计和销售的一种个人局域网技术。
然而,现有的低功耗蓝牙设备是采用一对一连接终端设备,再由对应的终端设备控制对应的低功耗蓝牙设备去完成工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手机的蓝牙功能,搜索周围蓝牙终端并且将设备的名称显示在列表中;
S2:若蓝牙终端已经与该手机有过连接,则蓝牙终端的MAC地址将已经储存到所述的手机中,选中连接后蓝牙终端上弹出是否接受匹配的对话框,若果接受,蓝牙终端即可与手机匹配连接;
S3:若用户选中未匹配的蓝牙终端进行连接,所述手机将产生一个独立的密码,在对应的蓝牙终端上输入该密码即可实现连接,同时蓝牙终端的MAC地址也会保持到所述手机中;
S4:选中手机中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蓝牙传输,选择接受该文件的各个蓝牙终端,对应的蓝牙终端上会弹出是否接受该文件的对话框。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手机能够自动搜索扫描各个蓝牙终端的型号以及名称,匹配过的蓝牙终端和未匹配的蓝牙终端分两列显示。
优选的,所述S4发送文件到各个蓝牙终端时,各个蓝牙终端会显示该文件的名称,蓝牙终端的用户通过名称判断是否接收该文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得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有搜索模块,所述搜索模块连接有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蓝牙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连接有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搜索模块用于搜索周围的蓝牙信号,用于下一步的匹配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MAC地址以及数据文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得数据传输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介质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机用蓝牙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通过搜索可识别出附近所有的蓝牙终端,采用星状拓扑网络与各个蓝牙终端进行连接,在手机与蓝牙终端连接时,会产生一个独立的密码,蓝牙终端获取正确的密码后,手机即可获取蓝牙终端的MAC地址,此终端即加入该手机的传输列表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手机可同时向处于连接状态的蓝牙终端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忠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忠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